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语文素养
    昨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意识到沟通交流的时候,遇到旗鼓相当的人,具有同样的交流频道是多么重要。

    五个人一起吃早餐,其中一位长者对一个从事会计的中年男士说,你的业务能力挺强的,以前学的什么专业?

    中年男士说,我以前学的是法律。

    这时候,食堂阿姨端来面条和调料,并且询问了几句,早餐吃得习惯不?喜欢吃面条还是米线?豆沙包和肉包哪一种更符合你们的口味?

    大家回应着她的问话,大约三四分钟就过去了。

    等阿姨走了以后,长者对中年男士说,那是半路出家啊。

    没想到中年男士却说,出家?我家里人不希望我当和尚啊。

    当时我正在盛稀饭,手里的不锈钢勺子差点就掉进了装稀饭的大瓷碗里。

    “半路出家”是一个与“科班出身”相对的成语啊,虽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但现在都用它的引申义,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他怎么会这样回答呢?难道是开玩笑?我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并不像是在开玩笑啊,只能理解为,他并不知道这个词的引申义,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而已。

    长者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知道尊重他人,并没有就此问题再继续讨论,很快就转移了话题,其他人也并没有暗自偷笑,或者交头接耳,这件极其尴尬的事情就这样毫无声息地过去了。

    我发现我也进步了许多,照以前在天捷怼天怼地的做派,一定会当场科普,让他知道自己会错了意,但是现在不会了,要学会闭嘴,学会给别人留点余地,因为人无完人,没有谁各方面都特别优秀,我也有许多短板,而且打心眼里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扁,当然不同的是,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惧怕承认自己的短处和错误,就算有人当众说穿,我也是能够承受的。可并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承受这种打击,我还是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跟他探讨会比较好。

    通过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小时候的我喜欢语文课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其实是很荒凉的,并没有合适的书本可以阅读。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寒假,我就开始看武侠小说了,而且是躲在稻草堆里,跟孵蛋的母鸡待在一起,又冷又慌张,生怕父母突然发现,不仅书本要被没收,还会遭一顿打,可是就算条件这样艰苦,我依然喜欢阅读,拼命地找课本以外的书籍,哪怕是不符合年龄的小说,哪怕很多字并不认识,很多词并不能理解。

    鱼木溪的书本总是有限的,要不了两个寒暑假,所有能看的书就被我看完了,而且因为年纪小,心无旁骛,记忆里很好,看过一遍的书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很快就迎来了书荒。

    没办法,我只好背语文书,连每一页的注释都不放过,还顺带把不需要背诵的课文全给背下了,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不成问题了,成绩优异,老师表扬,学习的动力也就更强了,感恩命运,并没有让我成为厌学的小孩。

    大约在五年级的时候,千千给我带来了很多书,我清楚地记得,有《彼得·潘》《一千零一夜》《阿凡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些都是特别好的儿童读物,虽然我的启蒙读物是武侠小说,所以这些文本出现的时机很明显太晚了,那时候也已经过了相信童话的年纪,但是这些书籍培养的语感和语文素养,是那些良莠不齐的武侠小说不能相提并论的。

    有些书的确是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中文系也是一个存在感比较低的专业,可是生活总在某个瞬间告诉我,原来那些书并不是无用,只是掩藏得比较深罢了。在我拍照的时候,构图时想得最多的并不是美感,而是故事;在我看电影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享受它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