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四章 被制度化
    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已经是第二次看了,跟第一次看不一样的是,再不关心剧情走向,而是更关心讲述的方式和每一个细节。

    电影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的,讲述人是瑞德,那个在肖申克监狱混得最开的人,什么物资都能弄到,有点黑白通吃的意思。

    用第一人称视角的好处就是,可以用大量的旁白来推进故事的发展,但这种视角又不是全知全能的,有很多留白供观众思考。

    这一次,对我来说,最有冲击力的是“制度化”这个词,可能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对这个词并没有多大感触,当时最受冲击的是“希望”和**的全过程,可能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关注点发生了改变吧。

    “制度化”这个词出现在布鲁克斯自缢以后。

    布鲁克斯在肖申克监狱待了几十年,因为识字的原因,他被安排到监狱的图书馆工作,在那里,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体面的人,是一个被需要的人,有一种强烈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可是,他马上就要被释放了,而且还安排了住宿和工作,可是他却很不安,已经离不开这个或许早年厌恶,但是越来越给他安全感的地方,他甚至想通过伤害狱友的方式,继续留下来,但最后被劝下了。布鲁克斯出狱之后,那双衰老又惊恐的眼神告诉我们,他已经完全没有能力适应外面的生活了,带着一身病痛,怎么也做不好安排的工作,可是,当他还在肖申克的时候,笑容和谈吐是那么自信而从容,一切都改变了。最后,他长期失眠,选择自缢而亡,离开这个再也无法融入的世界。

    几个狱友一起讨论布鲁克斯的死因,瑞德说,这就是“制度化”: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

    有时候我想,平等、自由难道不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吗?尤其对于身陷囹圄的人来说,还有比自由更渴望的东西吗?

    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知道,有些人向往自由,就像关不住的鸟儿一样,可是有些人向往的是某个固定程式下的安全,自由远没有安全那么重要。

    所以,当瑞德出狱之后,他住在布鲁克斯曾经住过的房间,看到他在墙上留下的字,做着同样的工作,也受着失眠的困扰,甚至,上班的时候,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喊“报告”,得到批准后才能顺利解决,想想在肖申克,他混得多么如鱼得水,差不多是最有能耐的人,但是在这里,他体会到了和布鲁克斯同样的孤独和无助,只是幸运的是,瑞德有安迪给予他的“希望”,而布鲁克斯什么都没有。

    以上是囚犯被制度化的例子,影片中还有两个人,演绎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制度化。

    与瑞德和布鲁克斯不同,典狱长和牢头并不是生活在高墙内的人,他们有人身自由,有工作,有收入,还有社会体系对他们的认同。可是当****、****东窗事发以后,牢头就像影片开头的那个胖子一样哭哭啼啼,即使他一直在肖申克工作,对肖申克的运行体系了如指掌,他也无法面对即将进入的世界,因为他将从一个制度化走向另一个制度化,充满未知的恐惧。还有典狱长,当他知道自己即将接受审判时,宁愿开枪**,也不愿步入另一个制度体系里。

    从本质上来说,典狱长的**和布鲁克斯的**并没有任何不同,都是无法离开熟知的那一套制度体系的表现,瑞德和牢头的恐惧也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不过是一个惧怕高墙,一个惧怕外面的世界罢了。

    再想想我自己,从学校里毕业了,开始上班,也受不了朝九晚六的生活,更讨厌前台的打卡机,认为它禁锢了我的自由,压抑了我的天性,但是有什么办法,你已经长大成人,不可能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必须要通过上班来获得生活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