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四章 茶艺培训
    记得以前看《红楼梦》,有一回讲到妙玉泡茶,其中用到的茶具和烹茶的水都非常讲究。

    她给众人用的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贾母斟的是老君眉,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和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烹茶的水则是旧年蠲的雨水。后来她单请宝玉、黛玉和宝钗喝茶,给宝钗的茶具是瓟斝,给黛玉的是星犀,给宝玉的则是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烹茶的水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非常珍贵。

    我一直都很羡慕这种节奏缓慢而有意味的生活,所以前年装修完房子,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套汝瓷茶具,希望能在工作之余体验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可是我已经习惯了走路带风,做事迅速,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伺候这些易碎的瓷器,也没有耐心去学习茶艺,好些茶具就那么空置着,根本没有派上用场。

    后来从江城搬家到海源的时候,虽然带了一套简易茶具,有一个小茶台,一个小茶壶,三个罗汉杯,和一个盖碗,但依然很少用上,没办法,我已经是一个大俗人,很难再去培养一些高雅的爱好。

    在喝茶方面,妙玉的观点是,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我想我从来就没有闲心去品过茶,哪怕用着需要小心呵护的瓷器,我喝茶也仅仅只是为了解渴,是蠢物,也是饮牛饮骡。

    大约在半个月前,公司工会请了老师,专门到现场来进行初级茶艺师培训,但由于当时要准备创立大会的会议资料,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后来又要去变更登记和移交资料,更加没有时间,只好放弃了去培训的打算。

    昨天下午,因为配合机构的事项已经完成,领导也没有交代其它工作,于是终于有机会去参加学习了。

    讲课的老师,长相普通,皮肤黝黑,但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种优雅,白色汉服配上红色绣鞋,有一种典雅的味道。

    反观她的领导,很明显就粗犷多了,语速快,肢体动作也快,关心的是学员有没有来,考试能不能通过,完全看不出他身上有任何茶道精神。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先前买的那一套茶具的名字和用法,其中有碗、盏,杯、托、壶、匙等,也终于明白用盖碗冲泡和用茶壶冲泡的区别,还学习了一整套操作流程,虽然眼下还不熟练,但是假以时日,优雅地泡茶应该不成问题。

    回想起之前买那套汝窑茶具的缘起,当时并不知道瓷器茶具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优缺点,之所以选择汝窑,其实就是喜欢它的颜色,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主要是因为方文山的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虽然这说是的青花瓷,但我看上的那套汝窑茶具的颜色跟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加上汝瓷开片,历来都是堪称一绝,因为这是一种巧夺天工的技艺,把器物在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通过人为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我和书阳经常用的那个盖碗和三个罗汉杯已经开始开片,期望它最后能变成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者蝉翼纹状,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而且时间越久,这种感觉越浓烈,想想都是极美的事情。

    想起覃谦逸曾经说的一件伤心事,大约在七年前,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对方是古典文学的硕士,在一所大专院校教大学语文,课后的业余爱好就是抄写佛经和烹茶,别人都是以酒会友,而她则是以文会友、以茶会友,她虽然比覃谦逸大五岁,但可能是腹有诗书的原因,脸上根本看不到岁月的痕迹,他对她颇有好感,但是并不激进,觉得这样的姑娘生来就是女神,应该不乏追求者,还是再观察观察。

    但是覃谦逸却无法忍受爱情的煎熬,每天在社交平台发打油诗,把过去文科状元的底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