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36、黏土和土窑
    36

    黏土!

    猴群们玩的泥巴,居然是黏土!

    这黏土是什么?是造陶瓷的原料!

    只要有了黏土,就不愁造不成陶瓷!

    而且最关键的是,陈锋对制造陶瓷的工艺也是有所了解!

    由于父母都在窑厂工作的经历,陈锋对烧砖烧窑的流程那是如数家珍!

    只要有黏土,陈锋自信一定能烧出陶瓷来!

    虽然卖相肯定不咋地,甚至可能会非常丑陋。

    但是能在热地雨林烧出陶瓷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哪还在乎东西好不好看啊?有得用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至于为什么这儿有黏土,陈锋表示雨我无瓜,

    穿越到一只美洲虎这种奇葩的事都能发生在我身上了,其他事…小意思啦!

    于是陈锋下令,给老子就地取材,将这些黏土运回山洞去!

    至于运输工具,很简单,辅导蔡保健和猴群在两根木枪中间缠绕一根根藤蔓,然后上面垫上厚厚树叶,就可以当简易担子用了。

    虽然样子很简陋,但效果绝对比一只猴捧一堆泥巴好,那样估计还没到山上,就全部没了。

    “你挑着担,我牵着猴,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陈锋慢悠悠地走着,嘴巴里哼着改编过的小调,非常悠闲,在他身后则跟着一群搬泥的苦哈哈。

    当然,这歌词经过陈锋的声腔,发出来就变成了:“啊呜~啊呜~啊呜~”

    身后的猴群包括蔡保健都是暗暗心惊胆战,这声音听上去不妙啊,看样子老大心情不太好!

    于是会错意的猴子们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怒了老大,无缘无故挨一顿鞭子。

    在陈锋的示意下,猴群将搬来黏土全部堆积在山脚下。

    接下来就是决定烧什么的时候了。

    说句老实话,陈锋也是刚刚考虑这个问题。

    毕竟,他也没想过突然会得到几乎用不完的黏土啊,

    也没想过会有一群只要调教得好,生产力勉强能当四五个成年人使用的猴群供他驱使。

    最后陈锋决定:先把锅碗瓢盆搞起来当练手,住宿问题暂时缓一缓!

    既然要做陶器,自然要造窑!

    像窑厂这种又长又宽的冲天大窑,陈锋当然没本事造。

    但造个简陋的小土窑,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哇!

    哪个农村娃儿不会造小土窑啊?

    那时候,有几个番薯啥的,造个小土窑,放里面烤一烤,那个香的呦!

    撕开番薯皮,连里面的肉都被烤出汁儿来了,就和红糖汁一样,凑上去吸溜一口,简直不要太美滋滋啊!

    所以烤番薯算是陈锋童年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吧!

    实际上造土窑非常简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做个圆柱形的泥桶子,然后中间挖空,但是桶壁要做的厚实一点。

    底下用石头搭建一个临时的通风口,石头与石头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缝隙,这样才方便通风。

    跟着放入柴火,点燃就成了。

    为了提升效率,陈锋还特意用了一点小小的黑科技。

    挑一块薄石头,将其打磨成圆盘状,然后利用鳄鱼牙,在上面钻了一些孔洞!

    再将其放入土窑内部,便可以极大地提升烧窑的效率。

    蜂窝煤的原理正是如此,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孔,能最大限度的聚集火焰。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