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二章 放粮煮粥有诀窍
宝宝,景光懒得搭理,继续安排,“年轻力壮者,有愿意参加城市重建的,可在民政司驻靖州办事处登记,一日可领两个馒头。对了,馒头需精粮粗粮掺用。”旁边飞快记笔记的靖州员虽不明白这京城来的大人这样做是何意,尤其是掺沙,但看这大人胸有成竹,不明觉厉的钦佩感油然而生。

    景光来了靖州三天,灾情竟然奇迹的控制住了,薛孟卓特别佩服,鞍前马后的想帮忙。

    景光没来之前,靖州简直是个烂摊子,不时暴动,治安处昼夜不停地维稳,景光一来,他立刻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锅甩到了景光身上,本想看这京城年轻人的笑话,没想到他不仅将局面控制住,还将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薛孟卓还是问出了萦绕在心头的疑惑,景光忙的焦头烂额,薛孟卓这厮帮不上忙不说还老是碍手碍脚,见又问,景光没好气的说,“吃了不饿就行!”

    薛孟卓想了想,头顶飘来五个字,省粮食,高明!

    薛孟卓只是模模糊糊明白,但是景光懒得跟他再解释,景光相当清楚,每逢政府施粥,家中有粮的也排队领粥,严重增加政府负担,掺沙是为了把粥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非常时期,每一颗粮食都珍贵。

    正在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时候,聂灵平借道靖州,让靖州提供粮食五万斤,征兵五千人。

    景光一听当时气得脸色铁青,靖州灾情如火,粮食捉襟见肘,全靠他精打细算,苦苦支撑,他正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京城拨粮,没想到聂灵平还要搜刮。

    但他又不能拒绝,前线紧急,耽误了军情谁都承担不了责任。

    靖州不产粮,每年自给自足都保证不了,还要靠其他州府运粮。南朝打仗有个弊端就是运输线太长,运输成本成倍翻涨,因此每逢征军粮就在大军过境地方设个定点交粮处,前阵子征粮平州靖州要往叶州交粮,百姓牛拉驴运还得过江,来回半个月就没了,对此颇有怨言。

    聂灵平部队有兵部直拨,根本不缺粮食,他就是想有备无患,多多益善,聂灵平想把工作做好,他景光就不想把工作做好吗?

    倘若这一次赈灾顺利,他极有可能在下一次调动中接替宜司长的位置,成为最年轻的民政司司长,甚至做户部部长都有可能。

    粮食关乎政绩,决不能让这臭不要脸的大老粗抢了去。

    皱眉片刻,景光直接去了临江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