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响应
“步步为营,蚕食推进,待深结羌、氐之心后,便兵发关中与魏军决战而决定关中归属。”

    “若胜,则我军可得关中之地,继而进取扫荡中原,除逆贼,兴汉室。”

    “这果真不愧是出自丞相的大手笔,排兵布阵、行军用兵风格都极其符合丞相严谨律人、做事寻求谨慎的态度。”

    这则信笺正是冬季时诸葛亮所著并遣人送至汉中的北伐用兵方略。

    而这则方略亦是曾经原史上诸葛亮北伐的用兵计划。

    纵观丞相五伐中原,几乎大都是步步为营推进。

    第一次,以赵云、邓芝为疑兵出斜谷,佯攻鹛吸引曹真主力前往,而本部主力却径直出祁山取陇右三郡。

    这是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推进的典型。

    第二次直攻陈仓,意图切断关中与西凉间的联系。

    此次若是当真攻下了陈仓,恐怕后续凉州之地当不复魏所有。

    第三次扫荡武都,阴平二郡,将之纳入治下,这也是为攻取凉州做前哨基地。

    第四次则堪称北伐五次的最经典战役了。

    因为,前三次双方大都是相持阶段,谁也奈何不了谁的趋势。

    但第四次却是汉魏双方主力于野外决战而决定凉州归属,而此战也由于曹真的病逝而导致魏军野战一败涂地,大将张合战死,军士间被甲首三千余级。

    所谓司马懿斩获万余人纯属扯淡,世间哪有主力大败了还能斩敌的道理?

    局部小胜倒还差不多,斩获万余很明显就出自晋书的史官吹捧了。

    毕竟,连高平陵政变都能将司马懿描绘为正面一方,洗一下军事战绩岂不是很正常?

    实际上,单纯论军事手腕,曹真强过司马懿多矣!

    而第五次北伐,由于有了野战大捷的基础,丞相才并为如之前一般继续步步为营的推进,而是直接征召了十余万众齐发关中毕其功于一役,准备再度与魏军关中决战,决定关中归属。

    由此可见,丞相的战略几乎都是以稳中求变,稳中求胜。

    但稳本就是基础,若连正面战场都稳不住,在好的奇袭、分兵又有何用?

    如此一看,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其实很高明,而且他也不似某些黑粉所说的那般固执,坚决不用子午谷奇袭,实际上他反而也在针对局势的不同积极调整北伐方向。

    五次北伐,从丞相的思路可否都是一致便可看出一二。

    所谓子午谷奇袭的说法出自魏略,这似乎不像是魏延的主张,倒像是魏国一方故意为之,为了抹黑诸葛亮、抬高魏延而引起蜀汉内乱罢了。

    魏延何等精明的统兵大将且镇守汉中十余载,子午谷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道路,他岂会如此用险?

    奇袭、用险不是送死。

    而子午谷是一条栈道,又与阴平道不同,摩天岭七百里荒无人烟且阻隔了凉州与蜀中间的道路。

    奇袭阴平道确实可让人防不胜防,毕竟七百里荒无人烟可不是人人都能率众走出的,而子午谷虽然途中也艰险不已,但至少没有阴平那般夸张。

    沉吟一番,刘备不由相问着:“孝直,不知你对于北伐可有高见?”

    闻言,法正轻笑,随即说着:“陛下,臣以为,丞相所提的北伐将略相当正确,我军应贯彻实施,但文长将军的分兵策略亦有数分道理。”

    “只是,现在还不到分兵的时候。”

    说完,法正定了定心神,继续道:“三年前,关少将军纵横凉州时,曾与白马诸羌都建立了良好的交情且关系匪浅,那白马羌主杨驹甚至将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