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六十九章 柳河镇
    薛一梅小时候非常聪明,和哥哥一起学,一点儿也不吃力,也因此薛一梅从小就有小才女之称。

    可惜,父亲考中秀才后,回来就不再考举人进士,只呆在家里教子女和侄儿侄女,顺便孝顺父母,不然也许会有更好的前程。

    也因此,不仅他们兄妹几人都受过父亲的教导,就是二房的几个孩子也都受了益。

    这也是后来二房翻脸薛春山接受不了的原因之一。

    薛一梅一边思念着父亲,一边也没忘记观察四周的环境,顺便记牢。

    她发现,这条山路在往西走了约有四五里路之后,在一个山脚拐了弯,转头一直向南拐去。

    山路两边,一侧是陡峭的山峰,一侧有时是一个个缓坡,上面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有时却是万丈悬崖,深不见底。

    不过,在靠近悬崖的地方,路边均栽种了粗壮的树木,横向还用几道粗粗的木棍用木楔子固定了在树木上,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给行人相对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在缓坡的地方,沿路栽种了不少槐树和杨树,已经是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赶路,行人也置身在浓郁的绿荫中,不会感到过分炎热。

    薛一梅一行人走了将近半个时辰,终于到了柳河镇的北城门。

    柳河镇的城门、城墙和康平镇大同小异,高大厚实的青砖城墙,巍峨的门楼,青砖灰瓦,墙上斑驳的痕迹,带着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此时,已经接近辰时中,也就是上午八点。

    因为已经过了正月,路上行人相对少了很多,不过,城门口人来人往的还是非常热闹。

    薛一梅一行人顺着人流进了城,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步履匆匆的径直跟着薛春山向前走去。

    不过,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薛春山就带头停了下来。

    傅松站在人群前面,四下看了看,虽然没发现可疑之人,但他一点儿也不敢大意。

    毕竟毛家的势力渗透到整个大周朝,这里距离康平镇不算太远,毛家哪能放过这个地方?

    因此,他对薛一梅想要在城里开铺子的事情不太乐观,但又一想宿家也不是白给的,在柳河镇宿家同样有不小的势力,毛家还不敢直面对上宿家,他也就没有相劝。

    不管怎么说,薛家是薛一梅的娘家,没道理傅家过好了,薛家却穷的叮当响。

    他理解薛一梅的心情,他只要保证她们的安全就好了。

    薛一梅毕竟是第一次来柳河镇,只能跟着大哥他们走,见大哥不走了,就四下看了一眼,问“大哥,这是哪里?附近有布庄吗?”

    她发现,这是从北城门进来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一路走来她都仔细观察过,两边的铺子均是青砖瓦房,前面是宽宽的屋檐,大都是二层小楼,只有少数铺子是一层建筑。

    铺子的屋檐下均挂有大红灯笼,雕花格窗、青石台阶、活动的门板,青衣小帽的伙计,口齿伶俐的吆喝声,和进进出出的顾客,组成了古代市井百姓的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带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路上也曾经出现过布庄,只是看规模应该是高中档的绸缎铺,薛一梅见薛春山生怕自己进去的样子,就没有停下询问。

    她知道大哥是一个细心的人,一定将城里的地理环境摸熟了,这才带着她们一路不停地走,无非就是怕自己花钱多,想要找一个价钱便宜的布庄。

    果然,薛春山见薛一梅问,就指着西边的街道说“那里靠近西北角有一个布庄,价钱比较便宜。”

    薛一梅听了就踮着脚尖往西边看了一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