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萨尔浒(五)
挣数十万两白银,靠的就是这些东西是我们独家生产。但是这些东西的技术,其实要仿制并不太难,一旦生产技术外泄,这利润起码削减七成!这个红河庄是殿下的,庄子里的人用了一年,也对殿下基本归心了。但要是雇佣庄子外面的本地人,难免混进来一些别有用心的。”

    曹三喜这话,朱由栋信。毕竟,财帛动人心,北京城里的各路权贵多如牛毛,如此大的利益,朱由栋不可能让大家全部都来分润。而那些无法入场的权贵,肯定会有胆大包天的人对此觊觎。

    近几个月来,随着红河庄的产出种类越来越多,在庄子周边出现的陌生人也越来越多。逼得负责安全的李世忠一再从宁远伯府抽人,张世泽也反复从英国公府调人。但即便如此,由于前来打探的人身手越来越好,最后逼得李世忠干脆写了一封信到辽东,由李成梁加派了一百家丁前来镇守。如此才堪堪的保证了庄子的安全。

    现在,整个红河庄里的原有庄民们除了老弱病残们还伺候一下庄稼外,其他的壮劳力已经完全不种地了。整整三百七十多劳力,全都进入各种工坊做工。

    而在外围保护这个庄子的人手呢?也将近三百人。

    当然,表面上看来了护卫多了点,但是朱由栋知道:护卫这三百人基本上是够了。以后庄子就算工人增加到一千人,护卫还是只需要这三百人。所以,现下红河庄虽说大量的利润被人工费给消耗了,但朱由栋还是觉得可以接受。

    不过,就像曹三喜说的那样,再想提升利润,必须得扩大生产。而要扩大生产,就必须得引进人手。而为了安全起见,又不能用本地人。

    不过购买灾民?

    朱由栋不是圣母,在这个时代搞人口贩卖他一点思想负担都没有。之所以纠结,还是因为他觉得一方面要把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培养成熟练的产业工人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则是他仍然觉得不安全:现在红河庄已经是众矢之的了。

    “世忠。”

    “臣在。”

    “你近期亲自去一趟辽东,代表吾找你爷爷商量件事。”

    “不知殿下有什么要吩咐祖父的?”

    “说不上什么吩咐了。吾的意思是,除了你家的分红外,吾再给你们家三万两白银,请宁远伯联系朝鲜的权贵,让他们卖给我们三百名熟练的王室工匠。”

    “殿下这个主意好!那些朝鲜人来了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加上言语不通。肯定能够保守秘密。不过三万两白银买三百人,还是太多了。”

    “呵呵,告诉宁远伯,要买就买好的,剩下的就当我孝敬长辈了。”

    “臣惶恐!此事臣一定尽快办妥。”

    “嗯,大伴。”

    “小爷,奴婢在。”

    “还得你再外出跑一趟,最近几年,黄河一直都不消停,沿岸的灾民很多。你去跑一趟河南、淮安等地。给吾买五百个,不,一千个孩童回来。年龄嘛,吾今年就要六岁了,那就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便是。预算先造一万两吧,吾知道这年头灾民的孩子不值钱,但是我们的利润毕竟是从百姓身上来,多给一点,让他们的父母或者亲戚日子好过一点,吾也能心安。”

    “奴婢遵命。只是此事还需要提防言官们的弹劾。”

    “哼,现在谁敢弹吾?要弹也是弹工部那些家伙嘛。此事就这么定了。老魏。”

    “奴婢在。”

    “到外面去找些工匠来,把庄子里那些抛荒了的粮田都利用起来,盖房子!待会吾亲自给你草图!”

    “世忠。”

    “臣在。”

    “你近期亲自去一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