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
个四岁的孩子,但一样跑不了。目前大内收到的一百多本弹章里,起码有十本是在朝着朱由栋开火。

    这十本里,大多数上奏者还是苦心婆心的给皇太孙讲道理:太孙,咱们不谈钱好不好?谈钱是很失身份,很没有道德的一种表现。太孙以后要好好念书,努力学习圣人之言。时时刻刻以圣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总算是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乃是范仲淹的名言,历代儒家,尤其是朱圣人那是极为称道的。所以倒没人敢在这句话上对皇太孙大加鞭挞。

    但是呢?我们这些当官的富裕,那些豪商富裕,乃是天经地义的。怎么就成了一路的祸害了呢?太孙你说这话还是让我们很愤怒啊!

    所以,也有极少数的弹本。直接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开喷。

    什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啊。什么龙生九子,良莠不齐啊。更有诛心的说什么龙里面有好的也有恶的——隐晦的指出这头降世的苍龙可能是条恶龙,是来祸害我大明的云云。

    对这些东西,朱由栋的心态很好——穿越之前,他喷过别人,也被别人喷过。而且那个时代的喷子们,已经把各种段子运用得炉火纯青。这明代的言官们,嗯,战斗力是很强,但是对于我这种心理素质极其强大的人来说,真的不够看!

    弹呗,随便弹。小爷脸皮厚,吹弹不破也!

    不过,说小爷是恶龙的那位,哦,户科给事中杨应文?很好,你的名字小爷记下了,有机会一定做了你!

    “栋儿。”

    “皇爷爷请吩咐。”

    “虽说这些奏疏,皇爷爷会全部留中。但是你的侍讲人选,可得尽快定下来了。”

    “哦,好的。孙儿但凭皇爷爷安排。”

    大明一朝的皇子皇孙教育,前期一般是由詹事府负责。到了后面,詹事府基本成了翰林升职的跳板,已经不怎么管事了。具体教师的安排,其实权,已经到了内阁的手里。

    一般而言,侍讲的挑选模式到了这个时候,其惯例是这样的:翰林院提交初步人选,经内阁审核同意后,派出六到十名人选,到被教育者(皇子或皇孙)面前进行试讲,之后由被教育者勾选几人。

    一般来说,被教育者以后要么做皇帝,要么做亲王,所以,他们是君。君选定的人,只要不是太糟糕,内阁也不会驳回——本来就是你们内阁选出来的,我不过是进行了二次选择而已嘛。

    当年老朱建国的时候,关于皇室子弟的教育,说了这么一段话:以前各个朝代的皇室教育,都是请专门的大儒来教孩子,这些大儒只担任太子府里的官职而不担任朝廷官职。结果容易造成太子府的老师和朝廷的官员各成体系,互相矛盾,而且严重影响父子感情。我朱重八决定,以后由现任朝廷官员来兼职教皇子。如此,就能实现将来太子登基后的无缝衔接。

    所以,明代的侍讲老师,从皇子或者皇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介入他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会把自己的三观转移到被教育者身上。那么,在被教育者将来长大成人,特别是荣登九五之尊后,本来就是朝廷官员的侍讲老师往往就会进入仕途的超级快车道。

    而对于被教育者来说呢,侍讲老师就是自己将来登上大位后最亲近的人。这就是自己的第一支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