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卷 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吗
脉里面,只有他真正继承了王守仁的衣钵,因为其他人都只继承了王守仁的文才,而唐顺之不但继承了王守仁的文才,还继承了王守仁的武功。

    历史上的唐顺之可是战功赫赫,他不但用计帮胡宗宪分化瓦解俩大倭寇头子汪直和徐海,使得倭寇群龙无首,还亲自率军出击,屡战屡胜,打得倭寇抱头鼠窜。

    可惜,当时是奸臣严嵩当权,他纵使再有才华也得不到重用,而且常年与倭寇作战也使得他心力交疲,病根深种,到后面甚至走路都走不稳了,就更不用说去杀倭寇了。

    最后,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根本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剿灭倭寇,于是便把自己毕生心血浇铸的《武编》,传授给了戚继光,而其中就有鸳鸯阵的雏形“鸳鸯伍”。

    戚继光正是在鸳鸯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鸳鸯阵,从而剿灭了倭寇,功成名就,而戚继光曾多次坦言,这鸳鸯阵并非他所创,而是传自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唐顺之了。

    唐顺之的到来,令《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的编撰渐渐有了起色,他可不是杨聪这种凭借后世几本谈论兵法的半吊子,更不是赵时春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门外汉,他对兵法那是真精通,对火枪和火炮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经验编撰其《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随着唐顺之的加入,杨聪在翰林院的熟人日渐多起来,众人每天在一起探讨《格物致知之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而杨聪也渐渐对翰林院的同僚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年头,能进翰林院的那都是一时俊杰,按理来说,应该官运亨通才是,但事实却根本不是这样的。

    比如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状元罗洪先,六年了,他还只是一个翰林院修撰而已,官职根本就没有变,而且这会儿还没有一点升迁的迹象。

    又比如唐顺之,他可是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二甲第一名,六年了,还只是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而已。

    赵时春那就更不用说了,嘉靖五年二甲第三名,混了将近十年,竟然还是个七品翰林院编修。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进了翰林院就等于是内阁储相了吗,他们一个个官途怎么都如此暗淡呢?

    这翰林院到底是储相之地还是官场失意者聚集地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