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06章,第一课
    一转眼,时间已过了三日。 这一天天还没亮,武秋生便从床上爬了起来,完成洗漱后,来到了孙家演武场。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看了拳经,还和府里的一些拳师交上了朋友,知道孙禄堂有闻鸡起舞的习惯,故而他才起的那么早。 无论是小时候读过张良拾履的故事,还是穿越前奋斗的经历,都告诉他,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要学好功夫,得到真传,除了自己刻苦之外,还要在孙禄堂心中有一个好印象。 而早起,就是他给孙禄堂留下好印象的第一步。 想法是好的,事实却有些残酷。 武秋生来到孙家的演武场时,公鸡还没有打鸣,然而一身劲装的孙禄堂,却已经等在了那里。 “既然来了,那便开始吧。”孙禄堂早察觉到有人靠近,也从脚步声中听出,这人就是武秋生。 对于武秋生能起的这么早,他心中还是很开心的,但面上却完全看不出来。 武秋生抱拳,躬身应是。 “秋生你今年十四岁,骨骼还没有完全定型,照理来说,你这个年纪学武,并不算晚。 不过,我们江湖中有名望、有实力的武术家,大多都是从小就开始练武。 郭云深、李洛能、杨露禅这些老前辈无不如此,就连我,也在十一岁就开始站桩。 当然了,习武晚,不代表成不了大器。 历史上,习武晚,成就高的,也不是没有。但这些人,无一不是心智坚毅之辈…… 我说这些你可明白什么意思?” 武秋生答道:“小侄明白,我的起步已经算是晚的了,如果再不努力,就不会有成就。伯父您这是告诫我,练武一定要刻苦。” “嗯,孺子可教,既然你懂这个道理,那老夫也就不多说了,我们这便开始吧。”孙禄堂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了第一堂课。 “我华夏武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便有许多武学,已经消失在时间长河中,却也有不少流传至今。 据我所知,如今流传下来的门派,就有上千家,其中的武学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武学门派中,只要是出类拔萃的,说到武术,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字——“气”。 《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之说。 道家所说的气,包括精气、元气,神气,命气等等。 但这些对于我们学武之人来说,过于虚无缥缈。 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气,就是热。 人只要运动就会发热,发热的厉害了,就会流汗,这其中所产生的热,就是我们武学中的气。 然而人一动,热量就蒸发了,气也就散了,我们习武,就是为了控制这股气,减少甚至避免其流失。”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人就像一个篮子,气就像水。 竹篮打水一场空,想要减少甚至避免水从篮子里流出去,无疑是很难的。 不过人体毕竟不是篮子。人体内有无穷多的秘密,想要留住气,无疑要比竹篮留住水简单。 这跟洗热水澡是一个道理,人洗热水澡,在热水中泡久了,全身毛孔受热都张开,体内的气会随着毛孔渐渐地散发出去,所以人洗热水澡会浑身出汗。 这个时候,猛地一出浴室,被冷风一吹,人全身一个机灵,皮肤受冷刺激,鸡皮疙瘩一起,毛孔便开始缓缓闭塞,阻止气的流失。 拳经上所说的炼精化气如洗澡,养气归丹冷风吹,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究竟如何控制气,避免气的流失呢? 这个过程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楼高万丈,就必须打好基础,今天我就传授你打基础的方法——站桩。” 武秋生听的很认真,等孙禄堂说到站桩时,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只听孙禄堂缓缓道:“基础桩法有很多,梅花桩,木人桩,这些你以后会慢慢接触到,今天我要教你的,是公认最有用的桩法——马步和三体式。 马步,锻炼的是腰部、双腿、脚掌的力量。 三体式则是出体力,涨耐力的不二法门。 站马步站到位的标准是站出一匹马来,而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