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十三章:避难所号
    在决策官提供的移动硬盘中,不仅有张地图,还有个加密文档,内部蕴含着一段特殊的信息,是从其他的某种设备上拷贝过来的,有原始的和解码后的两个版本。 原始版本的信息,是一串无法解读的字符。 它是“父亲”的遗物之一。 在地底人看来,这些字符可能是某种象形文字,又或者是某种专门设计的密码,无法翻译成已知的任何一种语言。 他们花了几百年,坚持不懈的设法破译这些字符,终于从中获取了一个有意义的片段,可以用于关闭“父亲”留下的防御系统,从而安全的进入一个叫做“储藏室”的特殊空间。他们相信,“储藏室”里有很多宝贝,科技,造物,神秘的知识,等等。 仅此而已。 这个片段,就是他们的全部收获。 在地底人历经若干代人的时光,尝试破译的时候,人类联盟中,亦有一些热爱理解土著文明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用比这快得多的速度完成了这项工作。 就在前几年,一篇刊登在业内期刊上的文章,已经完全披露这套字符的所有含义。 那篇文章中提到,他们是在一艘被大质量星体引力捕获,无法完成逃逸,又不足以坠向星体的土著文明飞船上,找到这套字符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整整数千具残缺不全的土著生物尸体,和一场小规模战争留下的痕迹。 相关学者根据种种证据推测,这艘土著飞船是移民船,其在前往某个目的地的路上,意外“卷入漩涡”,既没有当场毁灭,也没能从中脱离,持续围绕那颗大质量星体,以椭圆形轨道,环绕了百年之久。 因为各种物资的匮乏,和无法逃生的绝望,移民船上的土著生物开始内战,并最终全部因此而死。 不过,那些土著文明的机械设备,则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这套字符就是由此提取出来的。 它是某种军用的密码,相当繁复,采用了独立于任何一种语言外的新逻辑,介于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之间,看起来像是一幅幅微缩画,还存在着各种变种和特殊用法,破译难度相当大。 以生物的脑子,是很难看懂这些内容的,也难怪地底人那边的进展无比艰难。 既然是已经公开披露在星网上的内容,多宝就能在几秒钟之内,把那个长长的原始版本,全部翻译成杜泽能理解的样子。 那是一份日志。 名为“避难所号”的飞船,从建造完成,到第一次,再到最终坠毁的全程记录。 不出意外的是,杜泽发现,“避难所号”,正是从阿蕾莎的老家,那颗偏僻的蛮荒异星来的。上面一开始有20754名乘客,绝大多数都是年龄在20至30岁间的年轻人,男女各半,全部都属于同一个种族:精灵。 第一篇日志记录于大约1000年以前,飞船完工并通过了基础测试。 奇妙的是,这艘飞船没有船长,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生物船员,彻底依靠一套还在试验阶段的人工智能系统控制。 精灵就像在躲避什么灾难一样,在某个预定的时限,不顾系统尚未正式完工,就直接发射了飞船。 因为日志全都是由系统自动记录下来的,其中并没有提到,精灵们为何要远走他乡,只能看出飞船的原始目的地,是一个远在60光年外的恒星系——把各种单位换算过来以后,杜泽有点惊讶的发现,那个坐标,居然在人类联盟的范围内。 作为一艘技术含量不高,且载重较大的亚光速飞船,“避难所号”的最大航速,不过百分之一光速,也就是每100年,才能跨越1光年的距离。 以这样的速度,要抵达目的地,足足需要6000年的时间。 “避难所号”自带了一套能为乘员提供物资的循环系统,保证了基本的水、空气和食物的供应,但既没有休眠仓,也不能把人冷冻起来,更不会限制乘客的自由。 最早的20754名乘客,在大概40年以后,就变成了26831名。 80年以后,这个数字增长到了37559名。 精灵的繁殖方式,和人类近似,都是两性生殖,只是孕期较长,且发育相对更慢。身在飞船中,失去了行星大气的保护,过量的宇宙辐射或许对他们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