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百一十五章:有的人发疯反而正常


    白衣少年笑道“道教的入世,着重体现在其对圣人形象的推崇上。礼拜的圣人对象,礼拜仪式和信仰的背后,蕴含的是该宗教的现实价值追求。

    老子《道德经》中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红衣仙子道“这里的雄雌、白黑、荣辱不过都是被用来借指阴阳的概念,道教所推崇的圣人,并非单独执着于阴或执着于阳,而是能够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并且可以在雄雌、黑白、荣辱——即是阴阳,即是隐显,即是出世和入世——之间游刃有余而不丢失自身的纯朴道性。也即是说,道教所推崇的圣人,既不单纯是辅佐君王治国理天下的贤达,也不单纯是逍遥世外的隐士,乃是能够顺应世事阴阳的变化而做出适当抉择的人。”

    翾楚道“儒家有句话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以个人本位的或达或穷为基本立足点而做出的对命运选择的审视,是把“我”融入众生之中后,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来拯救天下苍生的理想人格。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而尝试恢复周礼的举动,便是儒家这一士人思想的滥觞。与之相比,道教的出世和入世虽然从外在上看并没有明显不同,但在动力和时机上却可以分辨出儒道两家思想的差别。”

    白衣少年笑道“大凡为后世所尊崇的道教祖师,在做出出世和入世的抉择时,往往并不是立足于自我的人生命运,而是拥有审度天下大事的格局,是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人间干预。道祖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里的“常”,便是指“常道”,因为圣人可以参悟到天地玄机,所以才会适时而动,是以己身去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此亦谓之“法自然”也。道家在出世与入世间的选择,是超越了个人的主观意识而顺应天道流变的结果。”

    红衣仙子道“在明确了入世的思想前提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入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