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百七十五章:骷髅梦
不再单纯,而成为庄子追问何为真知的依托了。果然,在神龟梦之后有一大段关于“知”的论说,讨论如何“去小知而大知明”。小知与大知的对举在神龟梦的语境下,就是要超越神龟托梦的“知”和占卜的“知”,去获得保存自己生命的“大知”,享受生命的愉悦。借孔子之口说出的评论使这个具有托梦形态的旧梦变成了寓言,庄子用这个寓言讨论了“知”的问题。”

    白衣少年笑道“庄子中有处说到梦,有梦境内容的是蝴蝶梦、栎树梦、骷髅梦、文王梦、神龟梦,还有一个上文没有提到的儒者梦,这个故事说儒者缓把弟弟翟培养成为墨者,却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这显然是寓意儒墨之争的一个寓言。从这些有梦境的故事来看,没有哪一处是像《左传》那样真实地记录梦境,所以,这些梦的梦境其实都不是真实的梦境,即使其中的某些梦可能是有过的,但是它们也不是被当作梦来记录的。由于庄子消解了梦的真实性,梦(觉)变成了迷悟的隐喻,梦境在《庄子》中也都变成了言说的场景,发挥着寓言的作用,被庄子用来讨论不同的问题。

    在庄子的时代,占梦的传统已经衰落了,而理性在成长,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庄子能够把所有的梦都变成场景和寓言,如同《战国策》把占梦变成了“说辞”一样。就消解梦的真实性而言,庄子与《战国策》没有什么不同,庄子的特异之处只在于,他不仅消解了梦的真实性,还创造性地把梦觉变成了一对寓意深刻的隐喻,这对隐喻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表达方式,还塑造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翾楚说“梦境人生,到底是梦幻与人生……”

    白衣少年笑道“庄子以梦觉喻指迷悟,而迷惑和觉悟是指向人生的,因此,梦觉的隐喻往往喻指人生意义的觉解和困惑,这一点在大圣梦的“大梦”“大觉”上已经清楚表明了。就整部《庄子的论述来看,庄子认为人生困惑的本质是执着于现时现世,执着于功利,以为此时就是永久,此地就是全部,功利就是一切,这种现实而功利的态度往往把人困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