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百七十三章:眯着,迷也
衰落,那么,庄子里多次出现的“托梦”也同样改变了性质,首先,以托梦形式出现的梦往往不是真实的梦,而不过是一个托梦样式的故事;其次,梦境的重点也不再是为了解释先前的事件,而是转化成为表达思想的寓言方式。为了显明这一点,我们先看一看庄子里的几个“托梦”故事,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白衣少年笑道“先看人间世的栎树梦。这个故事说,一位姓石的匠人带着徒弟前往齐国,在一个叫曲辕的地方见到一棵充当社树的栎树,徒弟们被栎树的高大繁茂所吸引,和众人一样久久地驻足观看,石匠人却一眼不看,径直前行,原因是这棵外表高大的栎树是一棵不成材的“散木”,对于匠人的制作毫无用处。晚上,栎树托梦石匠人,就有用无用申说了一番道理,声称自己“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栎树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是一棵有用的“文木”,早就被砍伐,被肢解,根本不可能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最后,社树讥讽石匠人是“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而石匠人在醒来后却完全理解了栎树,接受了栎树对于“用”的理解。”

    红衣仙子道“栎树的托梦显然是一个寓言,庄子通过这个寓言,讨论了什么是用的问题。我们知道,有用无用是庄子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逍遥游的篇末,庄子和惠施就围绕大树,和大葫芦究竟有何用处,讨论了有用无用的问题。惠施以能够实现功利目标为有用,庄子却在超越功利,目标的自在境界里展示大用,因此,在惠施眼里不能做水瓢的大葫芦,在庄子眼里能够助人漂游江海,在惠施眼里不成材料的大樗,在庄子眼里能够树立在无何有之乡,让懂得逍遥的人自在地寝卧其下,享受生命的愉悦。栎树梦又一次展开了什么是用的话题,而栎树在梦中扮演了教育者,把石匠人从功利的惠施变成了超越的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