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百五十九章:入世


    翾楚说:“原来是这样,我觉得这个思想就挺好,大家都不问世事,那神仙都不管,谁来做榜样呢!”

    钟离权笑道:“宋元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意识逐渐在社会中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此时民众对道教的需求是一种实际的需求,即希望他们信仰的神灵能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解忧排难的作用。这种信仰心理不仅促生了许多与民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新”偶像,同时也对道教信仰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道教必须将传统的“修仙”观念与广大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因此,南宋以后崛起的以全真派为代表的各种道教派别,大都在修道观念中强调“内修”与“外用”的统一,竭力在“澄心去欲”的“出世”要求与“外积功德”的“入世”精神间获得一种平衡。”

    翾楚说:“那,那些画符的道士不入世也无法生存呀?”

    碧玉簪笑道:“符箓派道士本来就混于市尘,与世俗社会联系较为密切。就是那些以单修独炼为特征,有较严格的出家制度的“内丹”道派,如全真道,也面临宗教内部强大的“入世”压力及各种社会压力,最后适应于“潮流”。”

    钟离权笑道:“全真道本来有浓厚的出世主张和禁欲色彩,要教徒割断与世俗社会的各种联系。但另一方面,全真道又以“真行”来促使教徒外向社会,实践世俗道德。《晋真人语录》在解释“真行”时称:“若要真行者,须要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善人入道修行。”显然,在全真道的“出世”思想中,也有一定的“入世”色彩。

    这种“入世”思想在别的内丹派理论家的言论中得到进一步强调。如被称为“内丹之祖”的张伯端,就明确反对不理尘务的修炼方法,提倡“大隐”尘世。在《悟真篇》中,他称:“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他本人就是非出家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