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百五十六章:神息
德。做这个比较重要。要知道,没有阴德,福报作为修行的稻草,修什么都会着魔。古人讲开悟的人,要有九朝天子命,七代状元才。你想想看,出一个状元,祖上要积累多少阴德。这样的人,才能开悟。那学道的人,如果福报不够,德行不够,又想要解脱,讨个大便宜,高谈看破放下,这是不好的,很容易入魔道。真的要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人活在地上,活在天底下,活在人群中,也活在大自然中。人能离开哪样东西?应该少想着自己解脱,多想着帮助别人,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也是中国人常讲的积累阴德。”

    吕洞宾笑道:“修行很不容易,需要福报,需要德行,也需要别人的帮助。那首先就要去帮助别人,去成就别人。成就别人时,德行自然就跟上,修行方能成就。所谓清净自守,就是修道之人能够保持心室贞白,神思不外驰,如此则神气内守,坎离,而丹道成矣,神仙得矣,此所谓不求之求也。《道德经》云:“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又说“圣人为腹不为目”,王弼的注释是:“心怀智而腹藏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这些都是告诫修道之人,应当清净自守,不为外物惑乱心神,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不去彼取此”。”

    翾楚说:“咦,师父,你平时都没有给我讲过这些,怎么今天破例了?”

    吕洞宾笑道:“呵呵,师父有点自私就是不想让你找啊,想让你一直留在师傅身边陪师傅,这样不好吗?”

    翾楚说:“但是长大了也不会离开师父的,师父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呵呵……”

    翾楚又是道:“对了,蒋锡昌指出“老子以“腹”代表一种简单清净的生活,以“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其结果竟至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林语堂先生则云:“腹”指内在自我,“目”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是以修道之人,应当保持内心的纯真朴质,王弼所谓“守其真也”,而不驰竞于外物,如此才是合乎自然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