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七十五章:太上上清谣
    萧天枢说“呵呵,确实是这样,隋唐以后,“步虚词”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隋炀帝作过《步虚词二首》,有曰“俯临沧海岛,回出大罗天”,“总辔行无极,相推凌太虚”等。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有《步虚词二首》,有“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之句。道士唱经礼赞。唐李白《题随州紫yang先生壁》诗“喘息飡妙气,步虚吟真声。”王琦注引《异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唐施肩吾《闻山中步虚声》诗“何人步虚南峯顶,鹤唳九天霜月冷。”《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明无名氏《精忠记·兆梦》“小道小道,其实玄妙,善能步虚,又会佐醮。”金代诗人元好问也有《步虚词》称“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宫阙醉蟠桃。三更月底鸾声急,万里风头鹤背高”。宋代张商英编有《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三卷,内录有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和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十首,都是道士举行金箓斋仪时诵唱的步虚词。其中徽宗的十首步虚词都为宋代道教音乐谱集《玉音法事》下卷所采集,可知该十首词已被道士诵唱,并且编入了后来的道教仪式中,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例如“昔在延恩殿,中霄降九皇。六真分左右,黄雾绕轩廊。广内尊神御,仙兵护道场,孝孙今继志,咫尺对灵光。”

    年复说“哎呀,这步虚词里描写的境界,好像都是仙界天庭呢?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萧天枢笑道“多首步虚词都是描写神仙境界,词语典雅,亦属上品,但是在后代道教的仪式中使用不多。根据法国汉学研究所所长施舟人教授的研究,道教的步虚形式同印度教轮回仪式有关,步虚曲腔同传入中国的“梵呗”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