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七十四章:麸子城
板当心,冬月不得拱心,夏月不得把扇,唯正身前向,临目内视,存见太上在高座上,注念玄真,使心形同”。”

    年复说“那这个,我觉得也不见得一开始就没有,比如说没有这种步虚形式,但是像我们阴阳师的麸子城肯定是有的,不然怎么能带领先人亡魂回老家呢!任何宗教形式或者是艺术,都是源于生活,是因为生活中人们的需要才会创作出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应该是,步虚最一开始的演变形式……”

    萧天枢笑道“你这说的也对,呵呵,要不是活人对先人的敬畏和心疼,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呢!”

    年复说“既然步虚要唱,有没有什么吟诵法则呢?”

    萧天枢说“要求道士在步虚时安徐雅步,执板当心。宋代道士吕太古则在《道门通教必用集》中称“陆天师曰诵步虚经词,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心存日月,在己面上;从鼻孔中入洞房金华宫,光明出项后,焕然作九色,圆象薄入玉枕,彻照十方,随我绕经旋回而行,毕叩齿三通,咽液三过。指出道士在步虚时,要用叩齿法、存念法,似乎面对神仙般虔诚优雅的旋回而行。通常步虚次数以三匝(三圈)为基本。《度人经》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它虽不是道教中最古的经,而是晚至东晋末始出世,但它却被后世道士奉为“众经之祖宗。”它相当程度上奠定了南北朝后道教的尤其是其仙谱及宇宙论的面貌,唐初编篡《隋书》,其《经籍志》叙述道教原始,几乎全以《度人经》为据。对之注释、运用和衍演者历代都有,原书只1卷,至宋后竟衍至61卷之多,明正统《道藏》中乃被置于首经的地位,足见其对道教史影响之巨了。”

    年复说“呵呵呵,我们麸子城也是有念经法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