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秀宁奏三事


    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尤其是底层的广大老百姓,作为百姓的君父,您应该要知道百姓们心里想要什么,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才叫以民意为重,而不是只要他们不闹事,不造反,就以为天下民心安定了,自己的治理成功了。

    此外,请注意儿臣的用词,是‘必须’,如果,未来我大唐做不到这一点,是很有可能被别的做到了这一点的人所取代的。

    这里面,我不专指夏国,因为于秋此人,对于皇位并没有什么兴趣。

    父皇且请看看高句丽,新罗,百济,甚至是吐蕃,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几国的百姓,想与夏国通商,他们就开通了贸易。他们几国的百姓,想去夏国做工,赚取比种田收入更高的钱财收入,他们就让治下的百姓们去夏国做工,让他们赚取更多的钱财,改善生活。

    而我们李唐的政策呢?

    是在对夏国做各种限制,宁愿这些做工赚钱的机会,流落到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的百姓手中去,也要将百姓们困死在治下的州县种田。

    去年如若不是河南道旱灾,朝廷无力赈济,只怕也不会允许各个州县的百姓,跑到夏国去做工,讨食吧!

    这,其实就是违背民意的错误政令。

    朝廷用权威,阻止了他们向好发展,不仅让自己更加窘迫,还让百姓们生活的也窘迫,而其它各国,却因为顺应了民意,越来越强,久而久之,叛乱自然会频繁爆发,给别人可乘之机。

    在儿臣看来,以往各处的叛乱,肯定都是有各种起因的,或是税赋不合理,或是判罚不公正,这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活的不耐烦的百姓,非要拿刀跟朝廷拼命。

    政策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周到,才是造就了这些叛乱爆发的最大成因,父皇和朝堂诸公,至少要为此担一大半的责任。

    此外,咱们不能总是坐在朝堂之上,等叛乱爆发了再去平叛。

    而是要主动的去了解百姓心中所想,做民意调查,将各方面想细致,做周到,提前预防叛乱的发生。”

    李秀宁这一番话讲下来,整个大殿上都是一片寂静,她将炮口对向了所有人,然而,却没有人能开口反驳她。

    “三娘,呃,三娘说的有理,父皇今后,定当多多征求民意,将天下治理的更加海清河晏。”李渊在大殿内安静了差不多十息的时间之后,才开口化解尴尬道。

    “那臣女,替天下百姓,多谢父皇了。此外,臣女要上奏的第二件事,就是鼓励大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之改善民生。

    朝堂上诸位臣工中有一大部分,都有将家中子侄送往夏国的洺山书院读书吧!这证明了什么?

    证明你们知道夏国洺山书院教授的学问厉害,能够放大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出行,增强我们的武备……

    可是,你们只是自己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朝廷却不知道。

    高句丽,新罗,百济,甚至吐蕃,这些国家都没有我们朝廷的财政富裕,然而,他们却拿出了全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供其国内学习能力强的学子,到洺山书院读书。

    可是,我们大唐朝廷没有。

    我无法想象,五年八年以后,当周边各国都有从洺山书院学成,掌握了各种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的学子回国帮助朝廷发展各个方面时候。

    而我们大唐,却因为是由各家自费供应孩子上学,回来的都是一些只为了家族谋利益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局面。1

    他们人人只思报家,不思报国,是他们的错吗?

    未必。

    朝廷没有恩德给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