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48章:还有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造了有利条件。

    而第二步则是实行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

    一旦改革成功,原来独立的丁税将不存在。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从而调整了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消除了“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状况。

    除此之外,摊丁入亩的推广导致与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人丁编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等,这显然对商品经济的活跃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摊丁入亩也有弊端和历史局限性。

    在施行摊丁入亩后,农民的赋役负担大致普遍均衡起来,人为地阻碍了小生产者的分化。而这些被置于相同处境上的农民,其生活是相当痛苦的。

    而且摊丁入亩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使大量自耕农生存下来,将为华夏帝国的统治注入了强心剂。自耕农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适应力,形成更加稳固的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关系有较大的排斥性,因而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换句话说,历史上清朝落后,摊丁入亩在其中也起到不小作用。

    ……

    王宇虽然想改变华夏帝国,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工业建设……但,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不然会被撑起。

    一招“永不加赋”加一招“摊丁入亩”,不到能收获前所未有的民心和爱民如子的大好声望,还能更大的增加税赋,从而巩固统治。

    长远来说,能极大的促进人口增长,为将来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当然,肯定会引起地主阶层的抵触,但都能压制。

    而且,聪明的王宇,利用报纸大肆报道“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的好处,进行舆论引导。

    ……

    登基大典后,王宇与西施,皇帝和皇后当然是洞房花烛,休婚假,恩爱有佳了。

    原来前来观礼的历史聊天群成员,这两日大部分都离去,剩下的也无需王宇和西施招待。

    他们两人,趁着大雪天还没来,三日后,就到京城周边微服私访去了。

    同时带上太监总管吕安和护卫魏东以及西施的贴身宫女小玥,一行五人,加一辆马车,一匹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