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42章:议事
么人了。

    如此,就要专门雇佣人手,而且需要很多,但工部根本没有那么多官职安排。

    所以,大明王王宇就建议采用“临时工”的方法。

    “原来是临时工!”

    工部尚书曾辉恍然道:“临时工,是当初大明王做出的英明决定。是很好的方法,通过临时工,为工部解决了临时需要大量人手的问题。

    事情完成后,临时工就会离去,不会造成负担,反而能节省不少开支。”

    随后,工部尚书曾辉详细的为众人讲述了一下“临时工”,以及工部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此法,甚好!”

    户部左侍郎耿书元赞叹道。

    户部安排清丈田地,推广玉米,红薯,土豆,需要的人手,其中大部分也是劳力需求,采用临时工的方式,合适。

    只要工酬好,害怕招不到人?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对于临时工,一定要记住,要以书面文书的方式,形成一种临时工合同,在其中约定酬劳,时间,所做事情的内容等等。”

    这个时代还没有“劳动合同”的概念,大明王王宇想借此尝试一下。

    临时工,临时工合同文书或者是临时工劳动合同……

    开个先列,以后需要时,就有了依据。

    “好了,接下来,议一议当前需要做的主要任务。”

    了解要最新的战事,以及户部清丈田地,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的情况后,接下来才是内阁议事的重点。

    大明王王宇说道:“今日所议之事,有二。一是,秋季科举与顺天书院之事。二是,关于南京,折江,福健,江茜和湖广的诸多事宜。

    具体需要如何进行,张良你来为其他人讲解下。”

    这些事情,事先大明王王宇与张良已经商量过。

    张良,除了吏部尚书,军机处参谋,内阁大臣的身份外,其实现在就是被默认的内阁首辅。

    吏部尚书张良起身行礼后,看向众人,说道:“首先,大明王已经决定将京师的国子监改命为顺天书院,准备在秋季开学,招收学员。

    顺天书院,不同于原来的国子监。顺天书院的科目类别将分为:文学,算学,法学,史学,地学,医学,音律学,自然学等八个大类。

    文学,以四书五经为主。算学,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数字算术。法学,就是律法,以华夏帝国律法为主,同时研究历代律法等等。

    史学,就是专门研读历史,了解历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等等。

    地学,为地里学科,天下地图,具体山川,如何制作地图,认识地图。同时配合学习各地的人文习俗,农耕文化,矿物等分部情况等等。

    医学,自然就是指各种医学知识。音律学,包括琴棋书画,歌舞。自然学,天气,气象等学识。”

    稍微停顿下来,众人在思考张良话里的内容。

    国子监本来归礼部管,现在虽然改命顺天书院,但也是要归礼部管。

    过去的国子监,只有:文学,算学,律法学等几门学科。

    而且,以研读四书五经和律法为主。

    现在,变了,多了许多学科类别,而且三分之一都是新的。

    礼部左侍郎王喆,心里没底。礼部尚书陈确去了南京,王喆也是第一次参加内阁议事,发慌。

    “具体的顺天书院细则,等我整理完后,就转交礼部。”

    张良又开口说道:“然后就是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在今年秋,还有小半年时间。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