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645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和折家军校尉以后,二人什么也没有说,直接照做了。

    有些事情,没人提醒,自然没人在意。

    有人提醒,自然都能想得到。

    王凯是将门出身,折家军校尉常年征战,或多或少都见过兵灾以后的瘟疫发生,所以他们多多少少能猜测出寇季这么做的目的。

    在瘟疫爆发以后,朝廷解决瘟疫的办法,总是简单粗暴。

    发现一城出现瘟疫,封城。

    发现一地出现瘟疫,封地。

    在没有办法治疗的情况下,只能任由瘟疫出现的地方的人,自生自灭。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平民百姓,很少出门。

    有些平民百姓,一辈子可能都没出过府城治下的地方。

    所以四处流窜的少之又少。

    往往瘟疫发生在一地,封锁了道路以后,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至于被封锁的地方会死多少人。

    没人敢去算,也没人敢去数。

    往往发生了瘟疫,封城以后,那个地方就会沦为一片死地,十数年也不会有人涉足。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皆不是什么嗜杀之人,心里也有仁义。

    所以在明白了寇季在防御瘟疫的时候,果断配合。

    他们不希望百姓因为他们的疏忽,染上瘟疫。

    也不希望手下的将士因为他们的疏忽,染上瘟疫。

    左右不过是带着布面,关几日而已。

    军令之下,将士们没有唧唧歪歪的可能。

    只能照做。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在麟州城内忙活了许久,才收完了麟州城内的尸骸,埋在了一处。

    寇季在坟堆堆起以后,代表着朝廷、代表着官家、也代表着自己,吊唁了一番死去的忠魂们。

    并且当着英灵的面,将他们的功劳,以及他们的事迹,写成了奏疏,派人递回给了朝廷。

    此前麟州城告破的时候,寇季就给朝廷递过一道奏疏。

    如此再递一次奏疏,却并不重复。

    因为寇季在新的奏疏中,提到了已经死去的忠魂们的家眷安置问题。

    在战场上,寇季除了提供一些火器,稳定一下战局以外,起不到其他作用。

    但是在战后工作上,寇季能做的却有很多。

    辽人在麟州附近的地方肆虐了许久,杀死了不少人,空出了不少地。

    寇季可以将其分给忠魂的家眷们。

    至于那些家眷们在麟州城附近,并且已经死绝的,寇季只能为其默哀,并且上书赵祯,追封其三代。

    朝廷其实对厢军很不人道。

    不给好的军备,也不给太多的粮饷,却让他们肩负着比禁军还要重的重任。

    特别是边陲的厢军。

    他们真的是守土保家。

    但凡被派遣到边陲的厢军,绝大多数都是被灾难牵连的,或者是被族中的人犯罪牵连的。

    所以他们在从军的时候,举家都跟着迁移到了边陲。

    往往,厢军将士们驻守的关塞背后,就是他们家眷们居住的窝棚。

    所以,一旦敌军攻破了城关,大肆屠杀,那么举家破败灭,就近在眼前。

    麟州城守军,甚至保德军的大多数忠魂的家眷,其实都在这一场战事中死绝了。

    所以很多死去的忠魂,享受不到朝廷给他们的奖赏。

    对此,寇季也无能为力。

    只能给他们足够的荣耀,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