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727章 人心仅一寸,日夜风波起


      

    孰料,王喜亲信物以类聚,个个逮着机会公报私仇,接二连三向安丙诬告杨巨源的部下谋划作乱,安丙心下大悦,剪除杨巨源羽翼不是挺好?便也不管他们都属于二月诛吴的七十四功臣,竟逐一秘密杀害。

    不杀则已,一杀完全停不下来,安丙迫不及待竟想将除杨改作诛杨:不等朝廷回信了,直接干掉他好了!不过,思及凤箫吟正坐镇蜀口,安丙又放下了屠刀。秘密杀人不难,难的是那是杨巨源、和他的任何麾下都不同,杀他和杀李好义一样等同于动川蜀的根基……盟主和宋堡主心里,我都已经是不二主帅、杨巨源李好义都是辅翼,真的有必要赶尽杀绝吗。

    得不偿失,便算了。安丙再怎么老奸巨猾,有个念头都是肯定的,林阡走后,他要做好官军第一人,与凤箫吟共建和谐川蜀。

    可惜无巧不成书,人总是会栽在自己的死穴上——

    安丙的死穴就是:想做好人,想消除污点,怕自己被疏远被轻视,怕自己屈居他人之下。

    这日,安丙无意间从李好义部将口中得知,李将军逝世真是不巧啊,盟主给他的信件还在路上……什么信件?好像是询问王喜忠奸的——

    安丙心中一紧,盟主为何找李好义而不找我?李好义和王喜实际早就势成水火,她找李好义问王喜的忠奸根本有失偏颇,只怕她潜意识觉得李好义更为亲近?还是说,盟主她打心底里不信任我安丙?!

    有个疙瘩在安丙心里很久了,那就是盟主在太白剑斗千余伪蜀军时,为了招降吴曦的亲信禄老,一口一个李好义,一口一个杨巨源,一句安丙都没有提。

    加上这次盟主跨过自己找李好义,加上这次盟主限制王喜而王喜是自己多番回护,加上这次安丙对刘昌国的妻子灭口心里有鬼……种种原因,终究烧热了安丙想杀死杨巨源的邪火——如果宋廷的降职处分来了,盟主她站杨巨源?!

    前后好几个月了,安丙想过停手、却根本停不了,一是杨巨源自己不停找死,二就是因为各种外力铺垫作祟。

      

    吟儿若早知杨巨源一直都在咬安丙不放而安丙早已通过彭辂知晓,她就决计不会将注意力一直留在蜀口的善后工作上。

    信息缺失,顾此失彼,限制王喜,忽略安丙。

    既然一直重用,又是多事之秋,待人以诚自是使人以诚待我之道——可叹吟儿对安丙赋予了全部信任,策略本身没有问题,可谁知道每个人的脑子是怎么长?

    安丙认为杨巨源必须死,因为凤箫吟更偏向于他,若是抗金联盟支持他、朝廷的回信很可能不作数……故此,未等朝廷结论下来,便教人准备逮捕杨巨源——朝廷结论安丙心中有数,对凤箫吟只需先斩后奏!

    连日来杨巨源为了给李好义报仇,从凤州出军向凤翔进发,与金军大小交战不可开交。那一厢,林陌以为安丙只是秘密逮捕而非谋杀,这般事态缓和不会引起凤箫吟的过早重视,从而有利于自己为曹王府筹备的下一步计划,当然也就遵循承诺,教凤翔金军对安丙提供杨巨源的罪证。

    “如何铲除杨巨源,而又不被宋盟问责”一直是安丙的难题。有多难?说杨巨源跟金军暗通款曲不就成了?

      

    说来也是杨巨源命中应有此劫。

    杨巨源向来好功冒进,听闻摧锋军以术虎高琪贴身宝刀在葬礼中献祭,他既是要为李好义报仇的,那就要拿更大的胜仗去告慰兄弟。

    于是乎有日突发奇想,给凤翔府都统使送去檄书,信中自称为宣抚副使,加盖参议官官印,试图劝其不战而降、献出凤翔。凤翔金军正愁没法对林陌交差,见到这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