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023章 关乎对阵
年面对的人,不就是林阡的父亲林楚江吗。

    虽然,陇南之役林楚江败给了高手堂,但高手堂赢得并不光彩。虽然,林楚江去世已近八年而高手堂尚存,但饮恨刀犹在高手堂可有后人?!

    抛开沙场,去想江湖,不由得一阵透心凉,这几年来,金国丧命于饮恨刀下的高手,已经垒成山了,对阵的事该怎么办啊……

    “江山刀剑缘”中涉及的三次金宋对阵,第一次出现在四十四年前,由于史无前例,加之时局不稳,金宋双方都未有过多看重。对阵要求的双方各六十位绝顶高手,实际也并非全都绝顶:武功最高如岳离、林楚江等人都还不足二十岁,各自其实都不满或不了解当年的金廷或宋廷。而诸如完颜永琏、肖逝这些,当时均还未出道。是以当年对阵草率,权当武艺切磋,顶多带了点家仇国恨,却又存在些惺惺相惜……最终对阵以南宋险胜,众人也都不以为意。

    孰料……和预言中的一样,“战败国将遭遇大浩劫”——徒禅勇看见了,对阵后短短几个月内,大金内政外事都风波升级:契丹反叛日趋激烈、宋匪聚义愈加紧张、朝廷变局箭在弦上,而最突然的,就是那位征调军兵御驾亲征、意图南侵一举灭宋的帝王完颜亮,竟也意外地志未酬身先死,且还是军中哗变、被部下砍伤勒死大氅裹尸而焚,年仅四十——完颜亮,徒禅勇早期是他的臣子,有幸见过那位雄心勃勃的帝王,听到他死讯的第一感受就是意外,意外极了:那样的人,居然也会这般死?!

    虽说纵观全局、完颜亮暴政结束快了金朝不少人的意、于民众而言未必是浩劫反而是鼓舞之事。然而,他的猝死出乎了包括徒禅勇在内大部分人的预料,教人不得不联想到那会否真是“天谴”——须知对阵前那几年完颜亮一直都狂胜不休,而在帝位被篡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改狂妄要称霸天下,即便后来采石矶战败在他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败仗,完全不像要停止征伐的迹象……却,戛然而止,身败名裂,死得那样轻易,甚至窝囊。

    徒禅勇后来再回想,情势确实是在对阵后转下的,如果说开始的风波升级只是对战败国的预警,那么最后忽如其来的一击则直接对准了战败国的主上、风口浪尖的人物——那个狂躁的掠夺者、统治者,完颜亮……他死后,南下金军无功而返、初登位的完颜雍无心力对外用兵、故派出使臣首先提出和议,到底也给了南宋几十年喘息,对宋人而言幸运之至……这,不就是“战胜国灾难化解”?

    完颜亮之忽遭大劫,是金朝有志一统天下者的前车之鉴——哪怕他们不认可完颜亮的残暴不仁,尽管一切的发生有暴君自食其果的因素,就算武界对阵与战场家国的联系只是巧合……江山刀剑缘中的预言也宁可信其有!因为,如果对阵是金人赢了,会否金国的风波升级不会那么快?会否完颜亮不会那么轻易就死、甚至已经先灭了宋再凯旋回朝?!会否随后的几十年也只是金朝内部的斗乱而天下无宋?若然那样,历史全部都要重写!

    对阵后的第二年,耿京义军解体,林楚江等人离开山东、回归南宋,一则金朝无立足之地,二则……他们一定发现了对阵的价值,所以要尽快将下一代的六十位高手找齐。第二次对阵,据推算是在第一次对阵的约五十年后,时间不凑巧得很,林楚江这一辈二十岁遇第一次对阵,太年轻,但第二次对阵已是古稀之年,怎可能全都还在?因此对下一代的挖掘、栽培箭在弦上。甚而至于,下下代。

    宋人发现了对阵的重要,吃败的金人自然也不笨,完颜雍之子完颜永琏,既有着一统天下之心,自要以完颜亮时代的这次对阵为教训。于是他从平定契丹叛乱后就开始整合高手堂,亦在大定十七年前后挑选了后辈之才,藏匿于南北前十、控弦庄、十二元神等高手堂麾下,包括乣军、护各类高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