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五章 他们都知道
    亲家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人际关系。

    说亲自然是非常亲的,有个大事小情,必然都要出面,逢年过节,也往往会彼此走动。

    可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直在互相比较和别苗头。

    孩子给了自己什么要比,自己给了孩子什么更要比。如果彼此都是好说话的人,这种比较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本身就很在意这些,就免不了会暗自计较。

    在袁成书看来,自己跟江家那老头的关系,就是这种塑料亲家情,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谁也看不上自己。

    这一半是因为孩子们的事,另一半则是因为所谓的“文人相轻”。

    江外公觉得袁爷爷太严肃古板,没什么文士风度,比起搞文学的,倒更像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一板一眼。袁爷爷嫌弃江外公太能装、太懒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在新时代里搞什么魏晋风度,本来就很可笑。

    竹林七贤之所以放诞,是因为生不逢时、是因为政治上的失意,是一种无处发泄的苦闷与孤独。

    这个时代要是真有人能做到竹林七贤那个地步,他也佩服。然而更多的,不过是故作风雅、沽名钓誉罢了。

    总之,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

    幸而他们并不住在一个城市,就连研究的方向也截然不同,就算同在教育圈,其实也很难碰面。至于家长里短的红白喜事,大多数时候不需要他们亲自去走动,委托孩子们代理就可以。

    所以袁成书早就知道江流水来了花市,但直到大年三十这一天他拎着东西登门,才见到了人。

    彼时江流水正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戴着老花镜,举着一本书看。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袁绦和秦敛一左一右坐在他身边,一个正在泡茶,另一个则在剥桔子,剥好的橘子整整齐齐在盘子里拼成一朵花,而江流水时不时伸手捻起一片放进嘴里。

    袁成书一看这幅画面,不由十分眼红。

    要说他最看不惯江流水的地方,就是对方总是表现得很容易亲近的样子,也就很招小孩子喜欢。

    袁绦这样早熟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基本没什么畏惧感,但跟他相处时也是端端正正,一脸严肃,叫袁成书也很难领会到多少天伦之乐。但跟江流水在一起,就要随意得多,关系也显得更亲近。

    明明自己才是爷爷来着。

    秦敛就更不用说了。这孩子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大抵是被他盯着学语文的时间长了,一见到他,第一反应就是挺胸收腹,摆出好学生的姿态来——完全就是学生敷衍老师的那一套,全然没有半点对长辈的钦慕。

    看不顺眼的人恰好在自己的短板上是长项,而且还得到了自己心里一直想着但始终没有得到的待遇,自然让袁成书心下不快。

    他轻哼一声,将手里拎着的东西交给迎上来的袁笃行,状似不经意地踱着步走道阳台。见袁绦和秦敛站起来,还尽量缓和表情地摆了摆手,“没事,你们坐,招呼客人要紧。”

    “我算什么客人?”江流水笑眯眯地说,“秦敛,去给你爷爷搬条凳子过来。”

    “支使孩子做什么?你要真不把自己当客人,就应该站起来,把摇椅让给我。”袁成书哼了一声,“这椅子还是我买的呢!”

    话说袁家这个阳台,完全是袁绦从外公家搬回来之后,按照江流水那个阳台复刻过来的。

    那时袁绦还小,在家里也没有如今这样的话语权。袁笃行本来是不赞成她胡来的。袁成书听说之后,二话不说买了一张摇椅送过来,一直用到现在。这件事至今都是他心头得意之处,因为这个缘故,他自己每次

    过来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