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95章 思想的碰撞
但是极少数人想要踏入这样的行业。

    然而幕后工作者越来越少,甘于默默做事不被注视的人越来越少,人们都喜欢在镁光灯下、镜头前。

    无论是名人、明星、网红还是普通人,都一样。

    明星太多的学校,给人一种非常浮躁的感觉。这是杨徉的直觉。娱乐专业气氛太浓厚,而且比较高调,不适合他这种低调的人。

    文化的根基

    -医院病房-

    月日

    再者杨徉也没想好自己未来是否真的驻足于这个行业,毕竟做导演还是挺难的,做知名导演更难,知名导演很少很少,且都有特别的身份。一个无名小卒,是否真的要奋力一搏,他还在思考,他在等待一个答案。

    只不过他向往自由职业者,而导演一般都是自由职业者。再者,他有个梦想,自己拍出一部电影,可以获得

    ,他希望用自己的视角和方式记录人生,演绎人生。因为他希望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他才选择了这条路。或许这是所有导演专业人士的共同梦想吧,奥斯卡金像奖!

    不过奥斯卡,毕竟不是一般的奖,至高奖,谁与争锋呢。那是庞大的梦想,他觉得自己很难实现,但还是忍不住想一想,就当做是自己追求的“远方”吧。

    (奥斯卡、艾美、格莱美、托尼)或许是每一个艺术人的毕生追求吧,谁不想赢得这样的奖项呢。但,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够赢得这些奖项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或许呢。

    谁知道呢。

    杨徉对自己也有这种想法,或许人都是这样,觉得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或许自己做得到呢,谁知道呢。

    杨徉不想受奖项的限制,但内心仍然十分渴望那个奖,他知道自己是矛盾的,甚至内部存在斗争,但是他目前没有办法。

    在奖项设立以前,那时艺术的标准并不规范,也没有那么明显(其实也有标准,不过还是隐藏在社会形态中),人们还是自由自在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和标准去在艺术的道路上追逐,做事随心所欲,不会效法别人,也不会挖空心思,在艺术上的追逐凡事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有人喜欢钻研,那就钻研。有人喜欢特立独行,那就与众不同。有人喜欢采集社会众生形象,那就继续纪实。有人喜欢幻想现实中没有的,那就继续建筑空中楼阁。那时,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并不是说这样就是好的,这不过是之前的社会现象)。

    但奖项,也好像法律一样,一旦设立,人们的艺术生活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自从设立了奖项,人们便对奖项有了追逐,人们想得奖的心情和奖项的重视程度、受追捧程度和权威程度成正比,即使名不见经传的奖项,得奖也比不得强。这已经变成一个普遍现象,好像不得奖就不是被认可,不得奖就是失败,不得奖就是“不专业”,不得奖就是无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十分普遍。人们的追求之路就这样受到了这个“奖项”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无独有偶,几乎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

    对于奖项、标准、规范、认可、合法合规的追求,好像对于科学、技术或艺术文化本身的追求都已经被弱化,完全变成了这些东西的附属品。这些才是一切的标准,达成这些才是成功的标志。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数数我们世界到底有多少标准,我们到底有多少有形无形的约束呢?

    杨徉也觉得,自己这样的想法很可笑,就好像得奖了才是成功,奖是一个标准。奖项产生以后,人们便改变自己去逐渐适应奖项,那种起初的自由就消失了。同样的情况,适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和角落。

    但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