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百零三章 儒门众圣(下)
一下正在谈论的问题看法,不然,怕是那边要骂处火气,出去斗一斗了。”

    荀子看到了另外一边的混乱,便也点了点头:“也是,便先说一说吧。”

    “道。”

    荀子开口回应了。

    而另外一边,争吵的声音也逐渐低微下来,众人虽然没有骂够,但是荀子这位作为当世唯一重点教育大学的校长,这帮人虽然都是古人,荀子是后人,但是面子还是必须要给的。

    毕竟荀子可以说,是继仲尼之后,办教育机构办的最成功的人了,甚至从私学办到了齐国官方,又从齐国官方把名声打到了天下七国,如今更是三宫合并之后的一把手,大祭酒这个校长的位置,那可不仅是肥差这么简单,新学宫的分量,可是十分可怕的。

    “儒者当求道。”

    荀子不偏不倚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昔年,仲尼求礼于穷天,四见李聃。”

    “鲁昭公七年,经由昭公引荐,入洛邑,藏书殿中,昭公领路,仲尼彼时年有十七,初见穷天。”

    “穷天人间之名,号为李聃。仲尼适周,初问穷天,礼所何在。”

    “穷天不答,只是带着仲尼去给一户人家出丧,仲尼在一旁看见有人哭喊,穷天问仲尼,丧葬有礼吗”

    “仲尼答,是有的,穷天不言,至第二户,第三户,仲尼愈发不解。”

    “穷天则言:你看到的礼是什么”

    “仲尼答,丧葬有礼,穷天却说,礼在棺材里。”

    “仲尼第二次见穷天,是将适周前,又问礼所在。”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荀子“这是穷天的答复。”

    众圣贤都消了气,转过头来看着他。

    “第三次,是在南沛,此时,仲尼已至半百之岁,游历天下,重见穷天,便是唏嘘不已。”

    “又问礼所在。”

    “第四次,是鹿邑,此次之后,穷天西出函谷,自向天界去了。”

    “仲尼一生行礼,知礼,却四问穷天,礼在何处。”

    “是仲尼真的在问礼吗不是,他在问道。”

    “生死是道,适周是道,颠沛流离也是道,直至最后,鹿邑一见,仲尼知道了礼,也懂得了道。”

    “道是一个很玄的东西,它无形无相却又确实存在,主宰着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我们的儒,礼,也在道之内,天礼正是把礼融入天道之中而产生的。”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是天行有常,在道之中。”

    “现在的儒家没有道。”

    荀子的话落下,立刻就有人失笑,嘲讽道:“荀子乃当世圣贤,可听听,你说的是什么你说的,有道,知道,明道的人,那是神中的圣人,穷天也不可近,何况仲尼与我等”

    荀子不恼:“追根溯源,儒是什么那本是第一批该知晓道所何在的人。”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是故当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话落,子思开口了。

    “不错,制天命而用之,故而谁得到武王钺,谁就可制约天命为己所用。”

    子思对荀子道:“天下之道,纵然只有一瓢,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获得,荀子的儒,太高了些,君王喜欢听的,只有最后一句。”

    “但君王喜欢的,不是正确的,道不可为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