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教史可法
    特别是在高杰和守扬州的事情上,史可法的争议极大。

    高杰的事情说来也简单,那就是高杰本为江北四镇之一,本事那也是不俗,但是不想被河南总兵许定国设计诱杀,身死。

    高杰死后,高杰的妻子刑氏见高杰之子年幼,无力掌控高杰手下的一众大将,于是想借助史可法的官威来压服众人。

    于是刑氏便提出让高杰的儿子认史可法为义父,希望史可法答应。

    但是不想史可法却是拒绝了,据说是因为史可法看不起高杰的出身,认为高杰是闯贼出身,他的儿子自然就更不为史可法看重了。

    反正不管怎样,史可法不但是没有答应,反而更加气人的是,史可法竟然是在拒绝后,提议让高杰的儿子认提督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这一下就不是好事变坏事,而是好事便恶事了!

    你不答应就不答应,还让人家认一个太监做义父,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摆着是看不起人啊?

    于是史可法这一手便是直接得罪了整个高杰的部将,使得他们是对史可法怀恨在心,这些部将里面就有那后来为鞑子立下巨大战功的李成栋!

    还有就是史可法守扬州。

    争议的焦点就是为什么堂堂一个偌大的扬州,如此繁荣富庶,又人口众多,竟然是在多铎于弘光元年四月一十八日兵临扬州城下,四月二十四日发起攻击,当日便破城,这是为哪般?

    许多人还拿江阴八十一日为参考,认为一个小小的江阴尚可坚持八十一天,

    为何天下闻名的大城扬州,却是连真正的一天都没有坚持下来?

    许多人认为史可法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统帅好大军的征伐。

    都说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但是这评说最是难评,因为时过境迁,许多的资料都是不可考,即便是有,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再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认知,人的思想是会发生变化的,要评论,就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评论。

    这一点,又有几人敢说自己是完全的站在了古人的时代格局里?

    所以按下这些就不谈,就单说既然史可法有这么大的争议,为何在历史上地位却是那么高呢?

    估计大家对他这么的尊敬,给他这么高的历史地位,不是来自于他有多大的功劳,而是在于他的精神吧。

    在鞑子入关,席卷天下的时候,数不清的人都是在看局势,而后认定鞑子要成事的时候,纷纷导向鞑子,投降了。

    但是在史可法的一生当中,从未听闻他有一字半星的投降言论。

    他的官位在弘光朝廷里面很高,是督师,是兵部尚书,是武英殿大学士,名满天下。

    这样的人如果投降鞑子,一个王爷的头衔是跑不掉的,即便没有王爷当,荣华富贵还是绝对少不了的。

    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是一心坚决的抗清,从未动摇。

    即便是到了最后刀斧加身的那一刻,史可法都是没有说过一句服软的话,连一星半点的求饶意思都没有。

    这样的一个人,到死都是这样保持不变,难道不值得人钦佩吗?

    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钦佩下,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他被后世之人的钦佩之情也是一点一点的累积,越积越多,便有了这般的历史地位,

    按下这些暂且不表,单说李起得知眼前之人竟然就是史可法后,那是震惊了许久,满眼的难以置信。

    李起没有想到这人就是史可法,怪不得昨天他为自己说话,惹怒了弘光皇帝,却是不见弘光皇帝发火,原来因为他是史可法啊!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