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92章 一生的事业
在朝拜的时候,就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他们都叫朝拜者。”

    “在很多人的认为中,贫富贵贱,都是要过去的东西。只有朝拜,才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事情,也是一生的事业。朝拜之后,不管再活多久,也都可以安心地没有牵挂地去了,而没有经历这么一次朝拜,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一生的事业。

    在两女的默默中,许广陵却是忽然由章老的这话,想到了苏东坡的一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的名字叫《自题金山画像》,是苏东坡在金山游览龙游寺的时候题写的,类似于《题西林壁》等。

    和以前的那些题诗不同的是,这是苏东坡人生中最后的一首诗,也因此,有着特别的意义。

    金山后两个月,苏东坡逝世,其人生就此定格,定格在史实中,也定格在这首诗中。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任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谥“文忠”。这是其史实上的定格。

    而后世的人们对苏东坡的了解,一是其诗文,如水调歌头、大江东去等,二是东坡肉、东坡肘子。

    是的,苏东坡不仅是个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还是个美食家。

    半调子的、自开门的、没有“师承流派”的、上不得台面的……美食家。

    也因此,正规的史实,是不屑一记的。

    但滑稽的是,后世偏偏有不少人,却就是由东坡肉等,知道了有苏东坡这么一个人。

    这是悲剧还是喜剧呢?

    都不是。

    在人生的最后,苏东坡对自己的认识,不是诗文,不是书法,不是绘画,不是美食,当然,也不是政治,而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苏东坡初次经历人生巨变,由天子门生、一方大佬,变为待死之人、罪犯,以及出狱后的受看管者。

    惠州,是苏东坡起复后的再次被贬。

    儋州,是苏东坡最后一次的被贬,重度的,通向“地狱”的被贬。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苦笑和自嘲吗?

    有些人是这样认为的。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真正意义上的“苏东坡”,其实就是在黄州、惠州、儋州而成就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这才是他真正的“一生的事业”。

    流落这三地,全都是他自作自受。

    也正是这个“自”,让他成为他,让他是他。

    ==

    感谢“天无邪空”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晨曦vs星辰”的月票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