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420 支付手段
都很雀跃高兴。

    反而是征发的青壮,有些纠结。</p>

    乡野或者说村邑的屋舍,都是相当简陋的。

    盖房子,以普通野人或者平民的实力,是个大工程,毕竟盖房子也是个系统工程,小是小了点,不专业的话,那是真的会死人。</p>

    冬天一到,大量房屋垮塌、焚毁、朽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加上江淮大地,入冬之后又容易下冻雨,下雪下冰雹都好,唯独冻雨最恶心,草屋草庐根本撑不过冬天。</p>

    外面冷,房间内因为湿气加剧,那更是冷得人想死。

    李专员还是李村长李乡长那会儿,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靠煤炭、木炭、芦花、蒲草、兽皮,但也只是能保证白沙村附近可以不轻易被冻死,“百沙”大部分地方,还是和往年一样,该死的时候就会死。</p>

    冬天一到,那真是时辰已到。

    河工们眼下最急迫的需求李解初步有数之后,便决定在过冬问题上做点文章。</p>

    明年开春之后,春耕就是个重头戏,而且春耕的规模,会是空前庞大,需要的人手非常多。

    在此之前,还要积攒足够的工具、日常用具、交通工具,手工制造业需要的劳动数量同样空前,其中很大一部分,显然还需要临时工。</p>

    两岸青壮,就是非常合适的临时工。

    李解的想法就是用御寒过冬来交易劳动力,对跟着李解混饭吃的士兵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现金、地位、荣誉,土地虽好,但他们自己并没有耕种的意愿,而且开发土地的成本有多大,以前不知道,现在都是知道了。</p>

    国人可能还想着“有恒产者有恒心”,搞一块自己的土地传下去,挺好。

    但野人、夷人出身的,反而更想“食利”,土地所有权还在,但使用权则是归李解分配,庄园经济的产出,比自己投入之后等着收货强多了。</p>

    主要是“旱涝保丰收”,士兵没必要自己去操心太多的事情,李解集团只要每月发工资,年底有分红,那就相当不错。

    只不过经营土地,终究需要劳动力,士兵们自己不想干,那只能让别人来看。</p>

    要么是奴工,要么是雇工。

    而眼下淮中城周围一大片工地上的征发民夫,其实就是非常不错的雇佣对象。</p>

    同时支付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原先都是用粮食、布匹,甚至是江阴圆形圆孔钱,但是现在,“御寒过冬”这个概念,同样也是支付手段。

    比如说原先在自己老家窝棚中过冬,现在只要做工,就能换取在淮中城附近的屋舍中过冬。</p>

    冬天结束之后,走人就是。

    让人稍微轻松地在淮中城周围过完这个冬天,也是一种支付手段。</p>

    想到这里,李解就打算去一趟新蔡,找蔡国“摄政”那个糟老头子商量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