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
就是问计的。

    郑芝龙别看已经反了,但对金陵的威胁暂时还不大。毕竟郑家的水师没有杀入长江中么。而沈廷扬之前孤身入京,也向崇祯帝表了忠心。郑芝龙要敢来犯金陵,他便是粉身碎骨也当不后退一步!

    崇祯帝觉得自己还能很从容的来解决这一问题。

    “功高如中山王、开平王者尚是逝后追封,郑芝龙何德何能,竟要生受王爵?”钱谦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若是应其索求,则朝廷威严又将置于何地?”

    真封郑芝龙为齐王了,他能呕出病来的。

    “如此狼子野心者杀之且不足,何以授之王爵?”何腾蛟跟着叫道。这家伙跟马士英是同乡,但现在却正积极与东林党靠拢。

    “大宗伯(礼部尚书)所言甚是。功高若中山王、开平王尚是逝后追封,郑芝龙何德何能!”

    堂上立刻就响起了一片应喝声。

    但有赞同的就有反对的,张国维立刻就道:“陛下,臣以为大宗伯此言差矣。郑芝龙手握重兵,举足轻重,岂可轻之?若起恼怒,一遭暴起发作来,朝廷又如何是好?故而臣以为当怀柔以对。”朝廷都对鞑子低头了,何以不能再对郑芝龙低头?

    至于以文驭武,以文压武,呵呵,如今乱世时候还是不要言语罢了。

    “张阁老老成持重,臣附议。”

    “当务之急朝廷该以恢复军力第一。少生事端最佳,对郑芝龙当以怀柔安抚为上!”

    两派人僵持不下,第三派人就粉墨登场也。

    打头炮的却就是被崇祯帝招入朝的明末巨贪朱大典。捋了捋胡须,说道:“陛下,张阁老此言差矣,大宗伯所言也欠思量。以老臣之见,那郑芝龙如此上奏左右不过是试探朝廷一二。今大义在于陛下,封赏恩出于上,岂有臣子求爵之说?陛下当正言次之。然郑芝龙席卷齐鲁,鏖战河间,劳苦功高,不若该其封爵为莱国公?”

    后者可比搞笑一样的泉国公正式多了。

    那是正儿八经的商周古国。商代始封,西周为诸侯大国。爵位为侯爵,后改为公爵。唐代的杜如晦,宋代的吕蒙正、寇准,皆被封为莱国公。而且地方也正合适。

    可以说是综合了两派观点的中庸了。崇祯帝严峻的脸上露出一抹和缓,相比来还是朱大典合他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