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儿媳
甚至都不惜贱卖了自己在巴达维亚、在三宝垄、在泗水等地的产业,用高额的资金去抢占一间小小的店面,去抢占一套小小的房屋。

    他们之前的店面、住宅,甚至都是新州的十倍、二十倍,可那些个华人依旧跟疯了一样的往新州跑。

    还有一些华人,跑了一趟新州后又返回了巴达维亚,但是他们回到巴达维亚的第一件事不是向公司赔笑卖好,而是招来匠人更换招牌。

    什么永康、丰泰、瑞兴、同益啥的华人商行店铺,现在一个个都变了名头。在老字号前面要么加上中华,要么加上中国,还有干脆加上郑氏南洋的字号的。

    合着这摇身一变都有了新靠山了不是?

    安东尼特意使法诺西尼前去打探,得到的答案是果不其然。那中华、中国、郑氏南洋,还有九州、神州等等字号,都是郑家人的马甲。

    那些个华人华商都是交了保护费的,得到了郑氏的保护,双方白纸黑字签署了正规协议,难怪那些个华人华商的底气一下子充裕了来呢。

    整个南洋的华人高兴了,郑家收了大批的保护费也高兴了,荷兰人却心里直呕血。

    可叫安东尼更加愤怒的是,在七月里,郑家来人向他知会,说有意在巴达维亚设立公馆,作为郑家在巴达维亚的驻派机构,负责二者间的官方沟通,同时还负责管理、维护当地本国侨民的合法权益,向外国公民颁发入境签证。

    有了这签证,就等于得到了郑氏的认可,可以在郑家的势力范围内自由的、公开行走。

    但这公馆却也享有驻军和法外豁免权等,这叫安东尼大吃一惊,这所谓的公馆与外交使节何其相似?

    欧罗巴世界的近代外交可已经开展的有一段时间了。随着大航海的开始,欧洲各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便于相互间的联系,各国纷纷向外派遣常驻使节。虽然这个时候的外交使节的等级、位次排列等方面根本没有个统一的规定,因而在外交活动中常常出现一些礼宾安排等方面的麻烦和混乱。但这项规定却已经是欧洲世界的惯例了。

    但那只是欧洲,而不是东方,更不是中国。

    他们与中国别说是互派使节了,就是想要面见中方政府的高层,都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

    而现在郑芝龙却有意跟荷兰东印度公司搞外交了,安东尼先很高兴,可又一问才明白了,郑芝龙是单方面的向巴达维亚派人常驻,东印度公司却不能向安平城派遣常驻使者。

    安东尼肚皮都要气炸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