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6章 大道在脚下
    一言出,心底再无阴霾和孤寂,只有无边欢喜满足,这是一种近乎满溢的情绪,在这种喜悦之情的催促下,东王公缓缓睁开了眼睛。 接着便看到了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仍旧是咬定青山的松树,仍旧是压抑信念的山泉,仍旧是碎石嶙峋的山路,仍旧是一望无际的山川,但在松树下,在山泉旁,有一条璀璨大道正在闪着光。 光影绚烂却不刺眼,带着一种难以描述的玄妙,带着一种大洒脱,带着一种大自在,肆意地横亘在天地间,肆意地显化着意境法理。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东王公回过神来时,眼前的璀璨已经消失,感受着玄仙后期的境界,他笑了笑,属于自己的璀璨才刚刚开始。 玄仙初期到玄仙后期虽没有大瓶颈,但要突破同样困难,因为玄仙每一个小境界,都对应着大道通玄的程度。 大道玄之又玄,非大毅力者不可明悟大道法理,不可通晓此中玄妙。 而相比普通修行者,创道者要想大道通玄更为困难。 一个是按部就班的修行,一个是先创道,再披荆斩棘地在大道中走到相同的位置,凭借大悟性领悟所走大道中的法理意境,方可得一点玄妙,增强一分积累。 但此时天地初开,除了粗略的仙道修行真意传承之外,又有何种修行能够按部就班?遂古之初,无人传道,所有人都是探路者,所有人都在尝试。 每一丝领悟,都是自己一步步丈量天地而得,每一个成就,都伴随着无数次失败和总结,大道不参假,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不假,所有的光辉后面,都有天地魔神自身的意志和坚持。 这次静修回首修行历程,机缘顿悟同样如此。虽然省了千万年水磨功夫,但之所以能有这场顿悟,最主要的还是之前几万年的孤独。 不过有得则有失,孤独之后,便是无边璀璨,这也行天道修我道的修行之妙,在这种得失之间,似乎连孤独也变得玄妙起来,变得宁静自在。 感受着越发宁静,甚至宁静得有种特殊意境萦绕的心境,东王公心神自然而然地飘忽而动,然后跟随着这缕意境的轨迹,一同摇曳,一同沉浮。 明心之后,他几乎没有再沉入过心田深处,也没有真正地感受过心底宁静中的玄妙,此刻受玄妙之意的牵引,他第一次沉浸在了心境中。 沉浸的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自身心境的玄妙所在,才真正看清自己能够以心境化为阳中阴的关键,也明白了为何宁静心境显化而成的投影是灯火。 心境得前世今世淬炼,早已泰山压顶不动声色,尽得宁静安然之真意,真意流转间,心底似乎有一片宁静湖泊出现,心湖如境,不动不磨。 再一看,这片宁静湖泊之下,似乎又有无边红尘幻影沉浮不定,一沉一浮之间,心湖微微震荡,激起几抹水气,凝聚成些许烟雾悬浮其上,更显静谧。 以红尘为碳火,以自身为烘炉,这便是东王公动静之间,红尘炼心的真意,也是他能够以心境化为阳中阴的关键。 以一己杂念,炼不悔道心,以一己心念,求无上大道,宁静是他,红尘杂念也是他,在宁静和红尘缠身的背后,是一往无前的信念,是披荆斩棘的勇气,也是大道最根本的本我所在。 大道不在其他,在自身,在我,在人心,而心境便是人心的玄妙体现。道为天,人心在我,以心境为阳中阴,这正是天人之道的修持所在。 但心境终究太过虚无缥缈,难于道合,因此冥冥中一点天机牵引,最后才会形成一缕灯火,以灯火明心,以灯火明道,虽以火为名,却不带火之意韵,玄妙无比。 这缕灯火,是红尘炼心的印证,也是求道意念的显现,我之意念如火,能照亮方圆几里,不求诸天大光明,只求此心长明,此道长明。 灯火一出,人道圆满,天道应运之下同样圆满,自此东阳大道才真正功成造化,再无缺憾。修行自有体系,这种圆满同样是玄仙境界的必经之路。 地仙明法理,天仙初入道,而玄仙踏入道途,真正迈入了大道修行者的行列,但大道圆满方能修持,而大道不圆满,不成玄仙。 两者互为因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先后之分,却又有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