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五十二章 后手
    而作为罗斯福的继任者的杜鲁门,这个于84年出生于密苏里州Lamar小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的政客,是美国基地唯一一位没有读过大学的美国基地总统,对待杜鲁门奥斯就显得不那么底气十足了,作为美国基地总统,杜鲁门做出过一些至关重要的决定。

    在,诺曼底登陆之后,中亚战争到了最后阶段。杜鲁门要求中亚无条件投降遭拒绝。

    杜鲁门在与他的顾问磋商后,出于对美军登陆有可能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的担忧,杜鲁门下令使用原子弹对于中亚本土军事目标城市进行轰炸,以敦促中亚投降。

    可以说是杜鲁门是真正唯一亲手开启潘多拉魔盒的人,而在136年6月,杜鲁门见证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它的签定在于希望能维护和平。

    但是在139年,苏联出动地面部队封锁了西柏林后,杜鲁门联合英国组织了大型空投以援助柏林人,直到苏联人放弃其主张。同时,他谈判组建一个军事同盟以保护西方国家,这就是140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141年6月25日,韩战爆发后,杜鲁门迅速授权予他的军事顾问。他写到:“对任何人来说都能完全地、无可争辩地接受这样的观点,面对这种侵略需要做什么就必须去做什么!没有任何人建议联合国或美国基地可以退缩。”

    奥斯可以负责的说,杜鲁门在性格和执政方针上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其性格的自相矛盾性,对于杜鲁门能否坚持罗斯福的对华政策以及制定下的战略措施,奥斯有些忐忑。

    显然奥斯对于在136年内能够结束战争抱相当大的怀疑态度,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德国先于中亚战败,无条件投降,但是以目前的国际战局来看,如果不发生近乎翻天覆地大变化的条件下,中亚会先于德国崩溃。

    作为军人的奥斯十分明白,战争永远都是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是生灵涂炭、百业凋零,一面则是重大机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不停努力为之奋斗牺牲的最终过程,但是往往大国的崛起都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战争,通过战争来重新进行利益的分配,这是新生势力或是谋求崛起势力挑战老牌帝国或是老势力的唯一途径。

    战争,除了战争奥斯不认为会有任何途径可以迅速的积累国家所要崛起的巨额财富,一个民族的崛起和辉煌势必要建立在另一个民族的血与泪和无尽的压榨之上,这就是公正的历史的真相,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进行书写的,联盟人民已经为了战场强加于己的战争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需要昭雪公理,需要重新开始生活,而脆弱的国家经济也急需大量的战争赔偿,奥斯知道自己日后将会面对什么?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个人得失与民族、国家利益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哪怕是粉身碎骨如果能为民族国家博得一次重新通往屹立于世界的机会也是值得的。

    但是,一封由联盟方面连夜发来的加急电报却让奥斯雷霆大怒,直接将电报丢进了垃圾桶,纳巴战局前途未卜,加尔各答之围尚未解除,国际生命线依然被中亚军封锁,国内竟然有人提出根据日内瓦条约要善待中亚军战俘?

    那些所谓的政客都在想什么?对此奥斯的回复只有一句:脑袋让驴踢了?

    对于国内那些陈词滥调奥斯直接给予无视,如果联盟成功崛起了,奥斯不介意几十年后的后人们可以全世界的去宣传人权,去宣传那变了味道的儒学,毕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的一系列延伸中,各种学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统治者阶级而服务,学说、论调、看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政治而服务。

    此刻奥斯还不知道加尔各答的巨变,他的全部心思都在英帕尔的奇袭和纳巴山谷的攻坚战上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