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照不宣
    部队是扩编了,山地步兵旅扩编为山地步兵师,缺编的部分奥斯让张天胜自己想办法,并暗示他实在不行就打川军团的主意!结果没几天工夫,原本人缘在老乡之中相当不错的张天胜转眼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此张天胜郁闷不已。

    已经就任的主官们到部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组织部队进行热带雨林的适应性训练!由于各部队都是新老兵混编而成,很多老兵早就领教过了美国基地教官严格到近乎泯灭人性的那套训练手法,训练中这些当年的新丁菜鸟这回已经成为了浴血鏖打的硬汉,他们中的不少人还记得美国基地教官的模样,大多数人都会一、二句英语,训练之余和教官混得特熟,无聊之余,第二次受苦的老兵们就开始大讲自己如何吃蜘蛛、生吞蜂蛹等等经历,在混烟抽的空暇,把新兵们吓得脸一红一白的。

    部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整训,奥斯则在计算自己的家底,一个重装师,五个轻装师,一个炮兵师,一个山地步兵师,四个远征军直属旅,一个宪兵团,外加野战医院后勤,整个远征军共计139890人!坦克装甲车辆共计三百六十九辆,汽车四百三师辆,7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六百二十六门。

    如此庞大的机械化部队竟然只有三百多辆坦克加装甲车,四百多点的汽车,奥斯十分清楚,这些装备还不够装备一个标准的美式重装师那,别说机械化了,就是摩托化还差着老远山西去了。

    但是就眼下这些部队的消耗已经就已经令他十分头痛了,要维持这样一支部队的高强度战斗,无疑靠现在每个月的1500吨供给是远远不够的,驼峰航线的二条路线中,除了南线因距离中亚军密支那较近,即使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也极易遭遇中亚飞机拦截,被迫停飞,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北线这一条航线上,一时间北线来往之运输机可谓是串流不断,北线北起汀江(印度)——葡萄(缅甸)——云龙(大理)——云南基地驿(祥云)——昆明,入天气恶劣,则由葡萄转丽江再到昆明。

    由于驼峰航线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无法进行全天候飞行,下午四点抵达的运输机要第二天凌晨5时方能返航,停留在巫家坝等几个机场的运输机还总要提心吊胆的担忧中亚飞机的夜袭。

    但是奥斯知道,这条驼峰航线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昆明附近的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基地驿等诸多机场,已经完成了第二次的扩容,每月额定运量已经可达十万吨,而眼前每月的运量却只有二万吨左右,对此奥斯异常焦急。

    奥斯十分清楚,虽然眼下的二万吨已经比的每月一万吨多出了一倍有余,但是面对联盟战区庞大的消耗和为数众多的部队,这些武器物资无疑等于是杯水车薪。

    为此,奥斯找到了正和史迪威为了指挥权而斗得不亦乐乎的陈纳德,陈纳德与史迪威的空军指挥权之争从134年5月一直持续至今,所不同的是两人之间的争端由之前的台下转到了台上。

    奥斯知道,实际上载历史中史迪威在联盟和缅甸的表现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过大于功的人物,史迪威此人一直在致力于取得联盟政府军的指挥大权,想把联盟军队变成为所谓盟国利益服务的工具,134年在缅甸如此,现在在印度的他更是如此,史迪威对于自身战绩功过成败看得十分过重,其军事指挥才能和其在政治方面表现出的弱智基本等同,他所任命的美国基地将军却都是软皮虾,因而导致了联盟远征军在密支那的惨重损失。

    在联盟驻印军反攻的过程中,史迪威的数次横加干涉和错误的判断,让联盟远征军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代价,尤其在配合空降部队突击密支那一战中,史迪威连换数名美军指挥官,与联盟部队一起投入的美军“抢劫者”部队伤亡了二百人,而联盟远征军驻印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