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60章 端午长命缕


    于三哼笑,我就知道小娘子没有闺秀的雅趣弄这个,定有什么古怪,果然……

    这次端午节沈记摆的摊儿,简直是豪华阵容

    光糕就有近二十种,除了传统的艾窝窝、豌豆黄、红豆饼、雪花糕之类以外,沈韶光还引入了樱桃、桑葚等点缀的鲜果糕;粽子也有甜的咸的七八种馅儿;如今有本钱了,舍得投资,饮品便于从前的茉莉花茶、酸梅饮之外,又加了樱桃酪浆、紫藤蜜饮,都是冰镇的。

    光冰,沈韶光就买了两大箱子,都一层一层拿绵褥裹着。

    那块“探花郎花糕”的牌子也要带着,给游客们提个醒儿。

    然而,游客们根本不用这牌子提醒儿,毕竟离着上巳节时间近,毕竟探花郎出来探花却买了两盒子花糕这种逸事不多,一在老地方见到花糕摊子,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上巳节探花郎买花糕的摊子吗?”

    “打过完上巳节,家里小儿就惦记着还来曲江边吃糕……”

    甚至还有专门找过来了,一个客人跟他的朋友吹嘘“嘿!我跟你吧?曲江边儿有个极好的卖花糕的,平时没有,只节庆时候才在。又精致,味道又正,东西市上的糕作坊都不及这个。今年上巳节的时候,探花郎还曾专门停脚儿买他们的糕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更有上次吃了花糕,专门寻访到崇贤坊吃“玛瑙肉”“翡翠圆子”后来已经成了常客的,听了别人的话,似乎也与有荣焉“你们不知道,沈记的春盘才真正好吃,玛瑙肉、糖醋鱼、荷塘三鲜也好得很,东西市上的大酒楼都及不上。”

    沈韶光却要谦虚“这都是客人们偏爱小店,怎么敢跟东西市上有盛名的糕作坊和大酒肆比呢?我们店小人少,都是自家操持,胜在家常味道罢了。”

    客人们点头,看看,小娘子多厚道,不是那满嘴跑舌头的奸猾商人……

    阿圆、阿昌我家小娘子太谦虚了!

    于三“……”

    沈韶光卖完了人设,又要赠礼物,“上客人续命,客人福寿绵长。”

    花糕是贵价货,随便一买,也就够五十文了,故而这长命缕差不多人人皆有, 偶尔有只买一两块糕给孩子的,沈韶光也送一条。过节,图开心嘛。

    沈韶光的手艺稀松平常,但胜在宫里的花样儿新鲜,在外面拿出来也足够吸引人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有识货的便问“看起来似是‘内家样’啊?”

    沈韶光避而不答,只笑道“客人不嫌弃就好。”

    本朝郎君们颇为时尚,除穿红着绿之外,对这种装饰也不排斥,当时便有或自家系上,或让家仆帮着戴上,也有让阿昌帮忙的,阿圆和沈韶光帮女客、孩子系戴,于三则专心致志地做糕点。

    因着回头客,也因为点缀了鲜果、越发·漂亮的糕点样子,今日生意更胜往昔,这回连轮流着偷懒出去逛逛都不能了。

    沈韶光抽空儿给四人都倒了杯冰镇酸梅汤,看看消耗了不少的食材,想想那些回头客,嘿,我们大唐人民还真是可爱啊。

    当然也有不可爱的。

    一个锦衣华服的年轻人,约莫二十三四岁,长相不错,只是表情腔调有些纨绔气,“小娘子做得好花糕!”

    “客人过奖了,客人要哪几种?”沈韶光微笑问道。

    “小娘子随意推荐些吧。”

    “客人便买当日探花郎选的几种?”沈韶光把当时探花使买的糕专门攒了个“锦绣前程”礼盒,推荐给年轻郎君们,是中档礼盒中卖得最好的。

    那年轻人略皱眉,随意一笑,“也好。”却又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