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7章月上柳梢头
阿圆开心,“其实春天也有胡瓜,只是不易得而已。说前朝的时候啊——”

    只要一说“前朝”,这就是小娘子要讲古了,阿圆、阿昌赶忙竖起耳朵听,便是于三也放轻了手里的动作。

    “有一年元正的时候,圣人要吃胡瓜,派宦者出去采买。这天寒地冻的,上哪儿买去?嗯,就恰碰见有一个人在东市拿着两根胡瓜在卖。宦者大喜过望,便问索价几何。那卖瓜的道‘五十两银子一根,两根要一百两。’”

    阿圆阿昌都张大嘴巴。

    “那宦者嫌贵,夏天的时候,两文钱买好几根。那卖瓜的道‘既然嫌贵,就不要买。我自家留着吃。’说着便真个咔嚓咔嚓把其中一根吃了。”

    阿圆和阿昌的嘴张得更大,阿昌喃喃“五十两银子就这么吃了……”

    “宦者着急了,怕他把剩下一根也要吃了,连忙拿出银钱要买,却哪知那卖瓜的又涨价了,剩下这一根就要一百两。”

    于三翘起嘴角,早就知道小娘子说话有机关,果然……

    “宦者又嫌贵,那卖瓜的道,‘既然嫌贵——’听了这话音儿,宦者连忙给了他银钱,买了那根硕果仅存的胡瓜。” 2

    阿圆阿昌哈哈大笑,于三也笑起来,低头接着做丝笼饼。

    这个时候,上元节还不是元宵一统天下的时代,各个人家吃的有肉粥、面蚕、丝笼饼,也有火蛾儿、玉梁糕、油之类。煮的粥、蒸的糕、炸的饼,各种食物乱战。

    已经这么乱了,就不怕更乱,汤圆必须也要出来刷一波存在感。沈韶光便包了最经典的黑芝麻馅儿汤圆,并把它推荐给上元日来吃饭的食客们。

    本朝人对甜食有偏爱,大多数食客对汤圆接受良好,比如林少尹。

    上元日三天放夜,不闭坊门,全城狂欢,“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这样长时间大范围的士庶万民狂欢,治安是个大问题。

    每逢这个时候,京城便金吾、京兆等多部门联动,争取不出现大纰漏——至于谁家婢子与人私奔、谁家进了小贼丢了点银子之类的,却是难免的。

    林晏作为京兆少尹,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连着值了两日班,第三日终于可得休息休息。本来想着在家陪祖母——江太夫人年老体衰,腰腿又不好,冬天出不得门,出来看灯是不能够的。

    但太夫人却一定要赶他出来,“上元节出去走一走,禳除邪魅,祈福健身。”

    祖母一颗拳拳疼爱之心,林晏不好违逆,便笑着答应了,想着出来在坊间转一转,应了景儿,便再回去陪祖母。

    坊内看灯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因这已是第三日,好些人在附近已经逛烦了,便都纷纷扩大了撒欢范围,比如去安福门看踏歌,去崇仁坊附近看百戏。

    不至于摩肩接踵,林晏倒还真逛出点趣味来。站在街头往前看,沿路花灯火树,猜灯谜的士子,婢子簇拥的女郎,拎着灯笼奔跑的小童……良辰美景,繁华安乐。

    略走几步,便看见沈记酒肆。

    林晏缓步走过去,抬头看沈记门前挂的花灯。灯只是普通的鼓形灯,上面贴的华胜却很新奇,竟是馄饨、玉尖面、烤鸡、肉串等等的图案。

    林晏不禁莞尔。

    撩开门帘进屋,便听得沈小娘子正笑道“这个叫美人圆子。您看这皮子又白又软,多像漂亮小娘子的脸?”

    带着小孙子来吃小食点心的老妇人笑起来,“这个名字取得好!”

    沈韶光也不过是逗趣罢了,若万一哪个诗人吃了这“美人圆子”,写诗赞颂一下,从此后代形容美人多了个“肤若汤圆皮”的说法……那就罪过了。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