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9.江畔的风月


    庞二娘竟真吃了起来,几个婢子互视一眼,又都看看沈韶光,没说什么。

    庞二娘吃了糕喝了茶,似心情好了一些,低声道,“我走了。”待要说声“谢”,憋了一下,到底没说出口。

    沈韶光哼笑一下,小姑娘!

    沈韶光长了一颗明察秋毫的八卦心,虽不知贵女们身份,但听话茬儿,也能猜到刚才那场你来我往的口舌之争,似与那位长相不错的年轻京兆少尹有关。

    那天巧遇后,沈韶光与主持闲聊问了一句,方知这位京兆少尹出身河东林氏。

    林氏,排在氏族志前排的老世家,传承了几朝,初唐时还出过两任宰辅,只是武周时被打击太深,杀的杀,流的流,已是没落了——但即便如此,在崇尚祖宗光辉、旧族荣耀的士族眼里,也不是鲁国公府这种暴发人家能攀得上的。

    况且,那位年纪轻轻已经是实职四品官——各部尚书也不过才三品,又是京兆少尹这样的要紧职位,真真正正的简在帝心、前途无量。

    沈韶光摇摇头,庞小娘子这一腔少女心思,八成是要付诸东流了。

    沈韶光叹着别人的故事,做着自己的生意,眼看近午,江畔人越来越多,那龙舟赛要开始了。

    沈韶光的生意越发好起来,美貌的艾窝窝着实招人喜欢,已经售罄了,粽子也是卖了一屉又一屉,只那茉莉花茶还是卖不大动。

    卖不动就卖不动,沈韶光给自己沏上,端着惯常用的粗瓷大茶缸子,小口小口地啜饮。

    江上锣鼓喧天,人们挤挤挨挨,又不时爆发出喝彩声,龙舟赛开始了。

    沈韶光的位置只能看到人们的后脑勺,江面是看不清的,却也扇着扇子,拔着脖子看。

    几轮赛下来,赤队夺冠。赤队是皇太子和几位大王家将组成的“皇家龙舟队”,沈韶光一笑,到处都有潜规则啊。

    既已经赛完,能赴御宴的自然去赴御宴,不能赴御宴的也有各种聚会或家宴,平头百姓们或吃点自带的食品,或随意买一点,然后大多便早早回去了——今天着实有些太晒。

    沈韶光把摊子往树底下又挪了挪,把筐里剩下的一点粽子都拿出来蒸上,看着江畔渐渐稀了的人流,坐在带来的胡床上歇腿儿,又心算今天赚了多少钱,做自己那没什么影儿的首都置业梦——其实,若钱财够多,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地主也是很好的。

    御驾回了宫,禁军自然也走了,曲江事尽归京兆府。白府尹有了春秋,先回署衙,林晏带领留守的官员,值这端午节最后一拨班。

    太阳很大,江面明晃晃的,有些刺眼睛,林晏负着手缓步走出凉棚。

    两个绿袍官员和几个衙差要跟上,林晏微笑道:“我只是略走走,也不算端午白来了这曲江池。”

    上司说的笑话再不好笑,几个官员衙差也都笑起来,然后便恭敬不如从命地看这位少尹在江边闲步走远。

    林晏敲桌子时,沈韶光头一磕一磕地正在打盹。突然被惊醒,沈韶光眨眨有些迷瞪的眼睛,抹一下嘴角疑似的哈喇子,站起来笑道,“郎君是食粽子还是喝些茉莉花茶?”

    想到上午禁军那冰凉浓酽的乌梅饮子,林晏淡淡地笑道:“便是茉莉花茶吧。”

    因没人喝茶,沈韶光早把那个烧水的炉子灭了,这时候把铁壶重新加水,挪到热着粽子的炉上,用小扇子扇风煮茶。

    林晏自在为客人准备的胡床上坐下,静静地等着。

    沈韶光烧开了水,涮了碗,放上茶叶,缓缓地浇上水,团茶末和茉莉花都浮起来,茶汤渐渐变成淡黄绿色,是比上午那位女郎秋香色的衫子还要浅淡的黄绿色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