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三章
   这或许是皇帝的惩罚,也可能是试探。他若轻举妄动,下场未必会比安国公好。

    裴章让徐器退下去,又传了裴延和谢云朗一同进来。

    他们在门口遇到徐器,徐器不敢说话,只给了裴延一个眼神。那个眼神蕴含的信息裴延读懂了,就是目的已经达成。他松了口气,就怕裴章又使出什么绊子,不让他回西北。他个人倒是没什么,就怕边境的局势不容乐观,还需尽快返回。

    裴章已经让人摆好桌案和纸笔,砚台里的墨汁都磨好了。裴延很自然地走过去站着,拿了笔蘸墨,等待回答天子的问题。

    谢云朗不明所以,裴章解释道“谢卿有所不知,靖远侯患有喉疾,无法正常地说话,所以只能用纸笔写字交流。此事隐秘,还请谢卿不要外传。”

    谢云朗抱拳应是,表情没有什么波澜。他原以为外头那些传言都是假的,什么靖远侯沉默寡言,不在人前开口,是有隐疾。没想到那些半真半假的传言倒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裴章让大内官拿了一封奏书过去给裴延,说道“西北传来急报,鞑靼大汗病重,王庭恐有动乱。朕希望四叔能尽快赶回去,主持大局。”

    裴延写到臣义不容辞。

    裴章又说“这次徐器去西北,事情办得不好。他那个随军参赞,朕也一并撤回来了。朕有意培养朝堂上年轻的力量,谢卿就是很好的人选。此次,让谢卿给四叔当参赞,等到边境稳定,朕再调他回来,另行重用。四叔和谢卿意下如何?”

    谢云朗听到皇帝对裴延的称呼,有些吃惊。据他所知,二人并没有深交,皇帝登基之后,裴延回京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两人几时变得如此亲厚?但他面上不显露,只道了“臣领旨。”

    裴延对皇帝的决定也很意外。

    早前有消息说,皇帝要擢升谢云朗进内阁。但谢云朗毕竟太年轻了,虽然有谢家作为后盾,但今时今日的谢家早已不能跟当年鼎盛时相提并论。树大招风,这个决定绝对会引起朝臣的强烈反对。可如果把谢云朗丢到军中,明贬暗磨炼,等个一年半载,谢云朗立功再从西北回来,到时再升入内阁,满朝的文武大臣们就没有话讲了。

    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文官,处庙堂之高,实际上没为保家卫国出过半分力,自然没资格指摘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后辈。

    裴延猜测,皇帝打的算盘是,谢云朗向来独善其身,不会结党。上回坑杀战俘的事,谢云朗也站出来弹劾他。皇帝把谢云朗放到西北去,一方面是真心想要提拔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自己的一举一动。皇帝无法对任何人放心,索性就把看起来不相关的人放在一起。

    这应该是皇帝的底线,如果裴延不答应,还会安排别的人选给他。那倒不如是谢云朗。

    裴延写到臣领旨,定与谢大人通力合作,守住国境。只是臣还需几日准备,待准备妥当,便启程离京。谢大人是否与臣同行?

    “朕对他还有别的交代,就不同你一起走了。你自行离京,朕就不送四叔了。”裴章说完,挥了挥手,就让裴延退下去了。

    偌大的明间,只剩下皇帝,大内官和谢云朗三个人。谢云朗猜到皇帝还有话要讲,站着静静等待。

    “朕听说,你的夫人在查太医院的医档?”裴章眯着眼睛,口气有几分危险。太医院的医档是绝密,除了皇帝,别人无权调用。他这么说,必定是查到了真凭实据,否则怎么会当面质问谢云朗。

    谢云朗不知高南锦曾偷偷调阅过太医院的医档。只知,当时皇后还在世,高南锦得了皇后的恩典,时常往来太医院和药监,还给长信宫送过几次汤药。谢云朗立刻跪下“臣推测,内子对皇后的早逝始终无法释怀,因而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