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7章
的士兵遣散,他又舍不得。

    他之所以能在吴三桂这里立足,还不是因为他有兵马,如果没了手中的兵马,他连屁都不是。

    耿精忠的嫡系部下建议道:“湖广今年丰收,各大县城的仓库必定存着不少粮食,我们不如去劫掠一番。”

    如果纵兵劫掠县城,再也回转的余地了。

    想到这一茬,耿精忠就有些后悔。

    与其在吴三桂手里苟延残喘,还不如当时就投靠了明帝。

    那么多曾经背明投清的文臣武将,只要是有真才实干的,现在不也在明帝的治下活得好好的,也没见被清算。

    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晚了,当初明军攻福建的时候,他就没降,更何况他的祖父耿仲明、父亲耿继茂,他们一家子都被写进了《贰臣传》,丝毫的余地都没给他留,显见是没有招降他的意思。

    既然如此,他也只有跟吴三桂一条道走到黑了。

    不过却不能亲自出兵去当这出头鸟。

    耿精忠秘密联系了吴三桂部下各个大将,先是集体闹了一回军饷,吴三桂自然是拿不出了,又集体逼迫吴三桂出兵湖广。

    这些人里,有许多人处境同耿精忠一样,没钱粮养自己的兵马,想着以战养战。

    不过另外一部分人,打的是依附明帝的主意。

    在他们看来,乾元帝毕竟是正统,乾元太子亦是贤良,将东南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反观吴三桂,虽然称了帝,门下却山头林立,后代亦无出色的人才,西南之地更是哀鸿遍野,不像能长久的样子。

    倒不如逼迫吴三桂起兵,等明军来剿的时候,倚仗自己积蓄的力量待价而沽,谋个富贵前程,造福后世子孙。

    被众将逼宫的吴三桂气出了一口老血,可他既然发不出粮草,也只能答应这些半路依附的将领劫掠湖广了。

    凭心而论,他并不想和明军发生冲突,他只想坐山观虎斗。

    可时势不由人,为了军心不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

    南京,广成殿里,主战派与主和派正吵得不可开交。

    “老臣以为,我大明才在东南立稳了脚跟,人心思定,贸贸然出兵攻伐吴三桂,只怕民间动荡。”

    “吴部堂这话不妥,如今东南百姓无不希望我大明早日平定天下。”

    这话倒是不错,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如果明军早点平定天下,他们也能早点过上安生的日子。

    “若是贸然攻伐吴三桂,清军趁机南下,则东南危矣。”

    “大明若是想北定中原,吴三桂势必要除,这一仗避免不了。”

    ……

    最后是主战派压倒了主和派。

    计议已定,玄微便开始着手调度将领、粮草、辎重,除了攻伐吴三桂之外,还要预防清军的偷袭,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姜妍睡着了,玄微才回来,而等她醒来,玄微已经不在了。

    至于满三个月可以这样那样的事情,就更没时间做了。

    *

    明军一出兵,吴三桂就书信一封向康熙求援了。

    他想得挺好,如今他们三分天下,就好比那魏蜀吴,明军攻来,正该是联吴抗曹的时候。

    但在康熙看来,朱慈烺和吴三桂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这天寒地冻的,倒不如等他们先斗个两败俱伤再说。

    因此,他只是列重兵于江北,吩咐将领,按兵不动。

    令康熙没想到的是,吴三桂竟然如此没用,短短一个月就丢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