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4章
    平安巷, 槐花家,聚集了一大帮的亲戚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左邻右舍的大嫂子小媳妇, 挤得小小的院子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

    在南京女子学堂读书的槐花, 和已经通过实习期考核、正式成为纺织厂一员的槐花娘、被人群挤在最中间,回答亲朋邻居七嘴八舌的提问。

    “槐花啊, 你们在女子学堂都学些啥啊?”

    “学《千字文》,还有九九歌。”

    “槐花娘, 纺织厂的工钱怎么样,会不会拖欠工钱,东家好不好相处?”

    “前两个月是实习期,每月有五百文的工钱, 转正以后是八百文,干得好了, 还有奖金拿, 有时候也发奖品,这块肥皂就是奖品。拖欠工钱是肯定不会的, 每月十号准时领工钱。

    至于东家好不好相处,我们这些织工就不清楚了,除了总管事,谁也没见过东家。”

    “槐花娘, 这新成立的服装厂工钱怎么算,你知道不。”

    “这我哪能知道,估摸着跟纺织厂差不多吧。我就知道服装厂招工的要求跟纺织厂一样,每年送一个六到十二岁的女孩去南京女子学堂读书识字。”

    “槐花娘, 听说进纺织厂要背什么《职工守则》,背不上就不能转正,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没错,头两个月,我除了白天上工,晚上还要背《职工守则》,好容易才过了考核。”

    ……

    原先纺织厂招工的时候,南京百姓虽然也踊跃报名,但更多的是对招工启事上面附加要求的热议。从来没有哪家工坊招人的时候,还要雇工提供一个小女孩到什么劳什子的女子学堂去念书。

    开私塾交男娃娃读书他们能理解,这也是做善事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指不定就有一个出息的。

    但开这女子学堂他们就不理解了,女娃娃读书认字有什么用,还不如学学针线,多多操持家务。

    如今距离纺织厂招工已经过去了三个月,那些没能进入纺织厂的,无不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这个时代,除了当官的,和卖身到大户人家的,谁能拿上稳定的工钱?还不都是看天吃饭,吃了上顿就要担心下顿。

    纺织厂的招工要求虽然古怪了点,待遇却是真的好。

    为此,服装厂贴上招工启事的时候,报名的人都要把门槛踩破了。

    不用卖身,也不用挨打受骂起早贪黑地做几年学徒,只要进了服装厂就能拿稳定的工钱,这样的好差事谁不想要啊。

    各家各户的小女孩们,也在期盼自己的亲娘、亲姐姐能进入服装厂工作,这样自己就可以到女子学堂读书了。

    到了女子学堂读书,就可以少干些繁重的家务,还能吃上西点坊的糕点,想想都跟做梦一样。

    虽然只能去一年,但这一年的时光足以回味一生了。

    *

    服装厂还未开工,姜妍就已经设计好了军服。

    羽林军、锦衣卫、健锐营、神机营、重甲骑兵这样的尖端战力,自然不需要她操心。

    她设计的,是广大的普通步兵的军服。

    姜妍结合了现代野战兵的军服特点,简单改进了一下古代面口袋似的兵服。

    出于成本的考虑,并没有弄得太复杂,只是添了些口袋,普查了一下大中小型号衣服的尺寸,好方便批量生产。

    这个时代的衣服全靠人工手缝,姜妍原本是想把缝纫机弄出来的,可大婚临近,她实在没时间折腾缝纫机。

    没错,离大婚还有一个月,她就要忙起来了。

    宫里的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