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分桃(捉虫,谅解啊)


    贾赦马上明白了:“贾玫兄弟,转战沙土地!”

    沙土地头也搭起了敞篷。

    几位钦差移驾就座。

    这边贾玫指挥开挖。

    然后,连挖两块,产量分别是两千二百三十斤,两千二百五十斤。

    户部尚书已经哈哈大笑了:“本官看看开荒地!”

    然后,开荒地开挖,一亩五百斤,一亩四百八十斤。

    胡尚书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这些年年年灾祸,旱灾涝灾轮番来。

    他虽没撤职查办,可是年年的考绩都掉尾。

    再这样下去,陛下不严惩,他也要自动请辞了。

    他宦海沉浮半辈子,临了却办成这样一件利国利民、可载入史册的大事,也算不枉此生!

    胡尚书朝着几位王爷巡抚拱手:“下官以为抽查可以结束了。还请几位大人清场,下官有几个问题向国公夫人请教。”

    几位巡抚挥手之间,兵丁呼啦啦撒出去,围住番薯园。

    胡尚书这里回头冲着石梅作揖:“下官代表天下的百姓谢谢您,您的善心善意善举,必然得到天下百姓传颂,人们将世世代代记住您的善举。”

    胡巍对石梅的态度真是又亲切又恭敬,满口赞誉。

    石梅可不敢大咧咧的领受,忙着谦辞:“大人过誉了,臣妇可不敢居功。臣妇不过是无知妇人,偶然发现番薯能够救人活命,家里托了陛下的洪福,还有几亩闲田,这才想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种不成,也不过耽误几百两的出息而已,没想到竟然成了。这也是我大月朝皇帝陛下洪福齐天,才得到了上天庇护,降下这等高产作物。”

    忠靖王北静王几个听的嘴巴直抽抽。

    然而,大家也知道,贾母必须这么说,不然,难道说我荣府洪福齐天,得天庇护,才发现了这等高产作物?

    谁敢这样大刺刺,等着抄家吧!

    冠冕堂皇的话说完了。进入番薯种植的细节征询。

    胡尚书首先询问产量的问题:“贵府奏报的产量分别是,一千五,一千,三百,如今看来,几乎都折半,请教国公夫人,当初您是如何作想?”

    石梅一笑,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这中间却是有原因。

    其一,江南是膏腴之地,非甘肃陕西这些贫瘠之地可比。

    其二,番薯耐旱,是活命的作物。

    可是,还有一个特点,这作物需要肥料,肥料跟不上产量就低。

    臣妇之前报备的产量,并非空口无凭,皆因那一亩地的肥料用的都是草木灰,而大人您今日开挖的土地,都是用的农家肥。

    其三,您今日称量的斤数里还有水分可除。一般来说番薯要很好的保存,至少还要晾晒几日,除掉水分,才能够保存过冬。“

    户部尚书又称大司农,虽然不亲自种地,一些农业上的术语还是能懂。

    包括几位巡抚也是县令做起来,大多听懂了贾母的言下之意。

    番薯的滋味他们尝过,能够果腹,滋味也不错。

    但是,却不是什么营养的东西。

    风调雨顺,百姓们肯定不愿意种植番薯,种植番薯的地区肯定都是缺粮食的地方。

    人都快要饿死了,哪里有什么农家肥呢?

    所以,最好的肥料就是草木灰了。

    户部尚书隧道:“敢问您家种植多少这种草木的番薯?”

    石梅一笑:“三十亩,三种土质都有。产量跟臣妇上报略有差距,是臣妇晾晒之后的产量。几位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