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7.七十年代


    苏茴着重描绘了一下那里的商场,听着那些她只听说过,或者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赵夏兰脸上难掩艳羡。

    “我也想去市里开开眼界。”

    “会有机会的。”

    赵夏兰叹了一口气,光是来回的路费,这都能割几斤肉了,她怎么舍得,来回路费两块多了,一斤肉才7毛8,换成大米,一毛多一斤,那都二十斤了,省着点吃能吃很久。

    苏茴也明白这点,村里人对着钱,真的没有什么收入渠道,转移了话题:“我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谢知青,就是分鱼的时候你跟我说的那个新来的知青,说了几句话,看上去他人是不错。”

    “可不是,我小姑子都打听起他来了。”

    说起这个,赵夏兰就精神一振,她小姑子人也不错,圆脸、高壮身材,不管是地里还是家里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是不少婆婆眼中的好媳妇,她眼光也挺高的,她婆婆说了不少人都不中意,现在倒是主动打听起了谢知青,她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私底下觉得希望渺茫。

    “不过他一看就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家。”但是,她小姑子是没那么理智的,在她眼里,谢知青在他们村扎根,又是从首都来的,自带天然滤镜,人长得好,是让人自卑的高中生,人斯文守礼,要是能嫁给他,说不定还能跟着去首都。

    苏茴表示赞同,她也觉得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过也不是没有跟本地人结亲的知青,还是看缘分。

    说着话,有人在外面喊:“二嫂,二嫂,你在吗?”

    苏茴一贯是把院门给关上的,从外面推不开。

    苏茴出去一看,是小叔子张贵,身边还跟着大伯家的大儿子张锦华和大女儿张凤华。

    他们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