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一章 周围村民
要?”张家庄的村民不敢相信的问。

    “没错,”冯达得意的说:“这女人可以做饭,洗衣,售货。年纪大的可以种菜,清扫卫生。积分虽然少了点,一个月也差不多能有二两银子的积分。年纪小于12岁的孩子来了,必须读书。这里包他们一日三餐,每天一顿肉菜,早上有牛奶,还发衣服。”

    冯达总觉得王越对孩子们的待遇太好了,这哪里是孩子,这分明是少爷。

    他哪里知道,这些孩子才是王越未来的希望和基础。

    经过现代教育出来的新生一代,必将不同于大明现在的那些所谓的读书人。

    用高福利待遇,是为了吸引穷人把孩子送过来。现在的师资力量还很单薄,只是安排了几个私塾先生和童生,先教识字和写写三字经什么的。等条件具备了,王越打算上电化教学。

    至于银子是怎么来的?当然是各银储金库里的金锭、银锭还有从其他地方搜刮的大量袁大头。

    听完了冯达的话,让这些村民心痒难耐。

    张铁柱向冯达一抱拳道:“那我回去和我爹娘说说。”转身就往回跑,其他村民也纷纷跟着他往家赶。

    这些村民一回到张家庄,整个庄子都热闹起来。

    一阵鸡飞狗跳,呼朋引伴的喧闹,很快从庄子里出来一支几十人的队伍,沿着小道向工地赶去。有些不明所以得村民,拉住其中的人一打听,也赶紧回家招呼人去了。

    看着不断赶来的村民,冯达觉得他们也比以前的灾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能糊口而已,同样的破衣烂衫。

    还是老套路,先吃饭,再洗澡发衣服。

    一通折腾之后,这些村民就焕然一新了。虽然这衣服有些古怪,可的的确确是新的呀。看来这里的东家没唬人,这么新的衣服都发给他们,还能少了自己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