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 14 章
旗下土生土长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士,对高考和大学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怀、憧憬与向往。

    尽管孙女有很多钱,尽管孙女的钱多的几辈子都花不完,尽管孙女会拉小提琴,尽管孙女拉小提琴得了世界冠军,但,在她看来,那些都不是正道。

    何为正道

    在方老太太看来,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走的道才是正道,大多数人认可的道才是正道。比如,孩子三岁起上幼儿园,七岁上小学,十二岁上初中,十五岁上高中,十八岁读大学。整个过程全部走完,拿到本科学历,才算完整,乃至完美。

    方立安小时候没去上学,那是因为她的情况特殊,她的聪慧让方老太太不愿意送她去盲人学校浪费时间,可是她的眼疾让方老太太同样不愿意送她去普通小学“吃苦”。

    那个时候,方老太太考虑的更多的是方立安未来的生存问题,考虑的是自己离开人世间之后,方立安能否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让孩子学琴,表面上是因为孩子感兴趣,最深层最现实的原因还是希望她能练好一门手艺,将来好混口饭吃,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生活不能自理。

    当年那种情况,不走“正道”也就算了。

    可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孩子不仅能“看见”了,孩子还有钱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能“看见”,你又有钱,不愁吃不愁穿的,你不去上学你想干什么

    你看看,跟你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有几个不在上学的

    你说小学、初中、高中老师教的那些,你都会了,不去上学也就算了。

    大学,你好歹挑个专业好好读一个吧

    咱们有钱是不假,但咱们不能光有钱没有文凭吧

    文凭那是什么

    文凭它到哪里都是硬通货。

    找工作找对象哪样不要看文凭

    所以,囡囡啊,你去读个大学吧,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咱好歹也拿到了本科文凭,咱也是有学历的人了。

    方老太太是这么跟方立安说的。

    方立安什么反应

    方立安当然乐意至极。

    读书对她来说简直是世上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一能满足老太太的心愿,让老太太开心;二能多学点知识,充实自己;三能重新回到学校,享受校园生活。

    可谓一人读书,多人受益,真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所以方立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之后,她让付长生帮自己找了个学校,挂了个学籍,只等全国统考那天去考试。

    因为不想在填报专业的时候遭到限制,又在付长生的安排下参加了高考考生的各项体检,得到了身体各方面完全正常的体检报告。

    如果别人问起她的眼睛,就说是自然恢复的,突然就能看见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而,就在全国各地的高三生埋头苦读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方立安却在参加人生中第一个非少年组的国际小提琴音乐大赛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

    该比赛由1929年成立的“伊丽莎白往后音乐基金会”主办,地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曾经中断过一个时期,1951年重新举行,此后按第一年钢琴、第二年小提琴、第三年作曲、第四年休整的次序循环举行。

    这次比赛的对手不再是十六岁以下的小孩子,而是十六岁以上有着丰富比赛经验以及技巧娴熟的大龄选手,方立安心中兴奋不已。

    反而是方老太太对这次比赛的兴致不高,她知道孙女报名了这届高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争分夺秒奋笔读书,自家孩子到处乱跑,四处拉小提琴,根本不沾书的边。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