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二一章 大王,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

    r/>

    漕运是不能停的,虽然江浙的漕粮统一由杨信负责,但上游各地的漕粮还是得走运河。r/>

    r/>

    刘时敏就干这个。r/>

    r/>

    再就是一些上游解京的物资运输也归他管。r/>

    r/>

    剩下凤阳守备太监,孝陵宫监这些也保留,只不过织造撤销了,原本需要向皇宫进贡的物资,统统也由镇南王负责……r/>

    r/>

    江浙并不只交赋税。r/>

    r/>

    实际上明朝各布政使司,府之类都有额外的贡品,部分实物,部分已经折银,但数量并不多,以应天府为例一年需要进贡两万斤麻,四百斤鱼胶线,十二万根翎毛。r/>

    r/>

    不过也有多的,比如苏州府原本要解京料银一万多两,并不是说只有赋税。r/>

    r/>

    现在统统归杨信。r/>

    r/>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需要每年大概向九千岁上交五百万石米,再加上包括盐税,两处关税,各种其他商税及土贡在内,折银大概三百万两,其中最大头是盐税及原本的罚没银,总共约一百五十万两。盐税不多,但每年罚没银很多,九千岁索性跟杨信定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反正他是不能在这方面吃亏的。r/>

    r/>

    实际上九千岁是占了些便宜的。r/>

    r/>

    因为过去这些正课也就是田赋之类,根本就没有真正收足过,统统都有大量拖欠,而且会一直拖欠下去,万历的解决方式就是最后抹账拉倒,而九千岁就是按照账面上找杨信要钱粮,最终仅这些,九千岁每年就能增加上百万。r/>

    r/>

    当然,所有全算上,九千岁最终还是吃亏。r/>

    r/>

    因为原本江浙这些大小太监,每年在江浙给他以各种方式捞的并不只一百万。r/>

    r/>

    南京守备太监可是肥差。r/>

    r/>

    织造太监也是。r/>

    r/>

    九千岁那里捞的又不是说只有合法的,盐商的利益输送,官员跑官的礼统统都算,这些大小太监通过种种灰色黑色的手段额外捞的银子,大部分还是到了他那里。r/>

    r/>

    他对这些人那是真正有生杀予夺大权的。r/>

    r/>

    现在这些没有了。r/>

    r/>

    不过他不是受害最严重的,毕竟他有足够补偿,首先杨信解京的不是银子而是米,而这就存在一个原本折银和京城米价之间的差价问题,后者是永远高于前者的。所以最终全盘考量他其实还是占便宜比吃亏多,实际上他和杨信之间本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