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七一章 朕的如画江山


    吊篮里的杨信说道。

    天启这才发现,吊篮边上还有一架望远镜,而且还是双筒的。

    他立刻趴在望远镜上,紧接着将视野调整向下,这时候他们已经升到超过两百米高,而这早已经超过了整个京城的制高点,也就是兔儿山的高度,后者说是高五十丈,但实际也就百米左右,古代没有技术测量这样的山体垂直高度。可以说天启第一次在这样高度欣赏自己的都城,因为风很小,热气球飘动很慢,位置才刚刚越过城墙,下面整个京城在他眼前铺展,从东到西一览无余。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

    甚至连城墙外的旷野,他都能够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见。

    “这就是朕的如画江山啊!”

    他感慨地说道。

    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这时候是正月,整个京城一片灰色,就连外面的旷野都是灰色的,尤其是望远镜所对的西城区,绝大多数都是平民,京城豪门集中在北城区和东城区,尤其是紧挨着皇宫的几个坊,西城区尤其是从杨信的咸宜坊向南的西南部分,就完全属于低端人口居住区。

    要不然怎么会把火药库放在这一带。

    “百姓日子并不好啊!”

    天启说道。

    他的望远镜正对着街道上,老百姓的衣着看得很清楚。

    必须得明白,大明的北方一直很穷,南北有着本质的区别,北方粮食亩产一石算是上等田,普遍就在六七斗,这样的亩产指望丰衣足食几乎不可能,京城就是靠漕运养活,离开漕运根本活不下去。元末因为南方供应断绝,这座城市饿死数十万,靠着张士诚送了一批粮食才苟延残喘下去,没有张士诚的粮食,元顺帝早就弃城跑路了。

    这样的城市富裕不了,就是勉强维持。

    尤其是城内多数都是军户,而这些军户生活更差,可以说此刻展现在天启面前的绝对不是清明上河图,他看不到他的如画江山,也就比清末那些老照片略微强一些罢了。

    他眼前看不到明亮鲜艳的色彩。

    他的视野只有灰色。

    奄奄垂暮的灰色。

    “陛下,不如您找一户人家,看看他们家中日常如何?”

    杨信扶着望远镜,在吊篮的晃动中,悄然将天启的视野对准了下面一片住宅区……

    大明之五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