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七章能做的生意
    唐翘小时候穷,每年年关将至,外婆拿着勺子在铁锅前熬糖的时候,是她最快乐的事情。

    蒸腾的热气,佝偻的背影,甜到心坎的滋味,依旧记忆犹新。

    “娘,咱家现在还有多少这玩意?”唐翘克制着喜气,急迫的问张来弟。

    现在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她正愁没挣钱营生呢,虽不敢承认这一定能挣钱,但好歹是个门路。

    “我看看……”

    张来弟不知道闺女为啥这么兴奋,但闺女高兴她就高兴,点着煤油灯在地窖翻了一下,指着角落那四个麻袋道,“都在这了,差不多有三百来斤。”

    去年大队发了这玩意,大家还挺开心,后来发现这玩意还没红薯耐饥呢,除了那樱子可以喂猪跟鸡外,真的没啥吃头。

    “娘,快把这东西搬上去,我有用。”

    别管是白糖还是红糖,在这个年代都是稀缺资源,打个比方,生肉类,最顶级的去骨去皮的猪肉,八毛这三分一斤,而白糖呢?在糖票基础上还得花上七毛五分钱呢。

    如果真的能做出,估计是不愁销路。

    计划经济,啥啥都缺,就像在大湾沟村寻常的人家,怕是一年连两斤糖票都攒不下来。

    当然,如果家里有产妇生了新生儿那就情况特殊些了,产妇家里的人可以凭着公社开出的婴儿出生证,在镇上供销社买一斤红糖、两斤排骨。

    张来弟跟唐翘费力巴哈的把东西抬上去了。

    “娘,去把大门关上。”

    “就这玩意还关啥门?扔路边都没人捡走的。”

    说的也是,大家伙要是真知道这是好东西,也不会在地窖里等着它烂了。

    俩人合力把甜菜倒在空地上,唐翘蹲下看了看,估计是因为在地窖的原因,腐烂程度比她想的轻,张来弟是个藏不住心思的,见女儿这神神秘秘的样子,一个劲催问到底是干啥用的。

    唐翘在她耳边低语了几个字。

    张来弟惊讶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啥,做糖?”

    “我的娘,你可小声点吧,让旁人知道了咋办?”

    张来弟赶紧压低声,她狐疑的看了下地上的东西,还是不敢相信,“这东西真的能做糖?”

    “肯定能啊,你还不信你闺女咋的?”

    信,肯定信!

    闺女自从清醒后,脑袋瓜更聪明了,她一眼就能看出唐菊病的不轻,能戳穿妯娌坏心眼,还能指出那借条的猫腻地方,这换成旁人了,谁能有这么大本事?

    张来弟倒是没有靠这东西挣钱的心思。

    她想的是弄出糖了,闺女能解馋,走亲戚带点糖也能有面子。

    “那你先把这东西挑拣一下,把好的跟烂的区分开,我今晚熬糖试试,娘,这事你可不能往外传,不然你闺女估计要坐牢的。”

    这从严格意义上,就算得上是投机倒把了。

    “哎,好,好。”

    张来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答应下来,应下后好半天才后知后觉,“丫头,为啥会坐牢?”

    “因为糖要是做出来了,我得去卖糖啊,不然咱家债要咋的还,爹的药钱要咋办?”

    张来弟像是被捏住了喉咙一样,发不出声儿了。

    唐翘从来不打没准备的账,刚刚见到甜菜时,已经从系统那询问了一下如今镇上制糖业的现状如何。

    物资供应开始紧张的时候,是58年,三年后,烟糖烟酒全部实行凭票供应,在文革时期,烟酒糖商品出现了产品单调、商品奇缺的状况。

    现在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