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39章 波澜不惊
受到这个牵连,刘封事件的另外一个投机者申耽,也被御史台弹劾,活该他倒霉了。

    申耽身上一直保持着爵位,御史台建议汉中王削去该爵位。加之申耽出动了私兵帮助关索和孟达攻打上庸,罪责实在也是很大的。而且根据关索的报告,刘封的参加黎新辉也是被申耽的人手刃的。

    于是,御史台对申耽也没有留情,要求解散申耽一族的私兵,查抄其家产,将申耽的部族全部迁入成都看管。至于申耽此人,则立刻刑押起来。

    御史台对申耽的议处,绝对是要较之孟达的惩罚要重了很多。当然,这其中是有着深刻的缘由的。

    申耽一族一直和黎新辉的部族,都是东三郡数一数二的大族,他们几乎是把持了东三郡的权力。如今黎新辉死了,他的部族也在关索和申耽一族的打压之下,几近于土崩瓦解。

    东三郡本来有申耽和黎新辉两组的互相争斗制衡,局面还算是可以控制。如今黎新辉的部族不再,那么也就意味着申耽一族即将开启在东三郡的独霸时代了。但是,这是蜀汉政权绝对不容许,也是不愿意看到发生的情况的。

    所以,蜀汉方面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对付申耽一族的,而且还会极为严厉地对付的。于是,申耽的投机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收获,连部族都要被横扫出东三郡了。

    这件事,李严的御史台方面,绝对是老谋深算,策划的简直是滴水不漏,不但是在为地方除害,而且绝对可以讨得刘备的欢心。

    其实,就是刘禅后面会得知御史台对申耽一族的议处,也肯定会暗暗赞许李严干得好的。申耽确实主动投靠了他这边的,但是那又如何,此人接下来对东三郡的危害性,已经远远大过了他能够提供给刘禅的帮助了。

    何况,申耽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土豪而已,对刘禅一直以来的帮助并不大。所以,御史台要乘机除掉地方毒瘤,刘禅肯定是非常乐见的,也就顾不得申耽先前的什么功劳了。

    统观御史台的提交的一系列议处,刘备忽然发现,其实对申耽一族的处置办法,才是最为符合他的心意的。于是,刘备当然是非常高兴地也准许了。

    然后,刘备重新任命了上庸郡的太守。

    绵竹令吕乂获得提升,出任上庸军太守之职。

    吕乂,字季阳,在政事方面很有建树,刘备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盐铁校尉王连请他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吕乂在出任绵竹令之后,能够体恤百姓,政声获得老百姓的称赞,政绩为一州的鳌头。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获得提升,当然算是名正言顺的。

    而且,上庸随着黎新辉的被杀,申耽一族的被强行迁移,必然会出现一番动荡,非常需要一个处事高明的人过去出任太守。而新城郡的情况,估计也会跟上庸军差不多的。所以,刘备特别授权给吕乂,让他出任上庸军太守的时候,暂时代管新城郡的政事。

    其实,刘备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出于深思熟虑的。刘封和孟达两人分别出任上庸军和新城郡的太守,结果两人关系交恶,惹出来了多大的事端。所以,为了稳住东三郡的动荡局面,刘备便索性让吕乂集权一下,先将东三郡的局面给稳定住了再说。

    从这个任命来看,刘备对吕乂给予厚望。

    其实,从吕乂的这个任命来看,刘备再度展现出了他杰出的识人眼光。吕乂这个人确实是个大才,刘禅现在这样使用他,从长远来看,其实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的。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就是这个吕乂成为了蜀汉的尚书,后来还代替董允成为尚书令,将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刘备启用这样的一个人,去治理一个不大的东三郡,吕乂绝对是适任的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